蝉鸣盛夏,骊歌唱响。又到一年毕业时,四川各高校举办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毕业季主题活动,用满满的仪式感和深情的祝福送别毕业生。这些充满巧思的活动,既延续着高校育人的温情,也在创新表达中让青春印记有了更鲜活的注脚。

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典礼。(王浚录摄)
创意活动,送上暖心祝福
“小朋友,送你一颗糖,你的父母给你带了个好头,祝你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在西南石油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郭建春看到毕业生牵着孩子上台参加授位,从衣兜里拿出准备好的糖果,放到小朋友手中。孩子吃着糖果稚气宣言:“我也要像妈妈那样,成为国家栋梁!”温馨画面传递出教育传承的力量。
毕业典礼承载着母校的爱与期许,也定格了属于毕业生们的独家记忆,各高校用满满的仪式感,让毕业生感到“暖意十足”。
西南石油大学的毕业晚会上,AI机器主持人“小柚子”与学生一起上演“人机共舞”,点燃全场热情。这支由该校电气信息学院学生团队打造的机器人“舞团”,激发了学生的科创兴趣。该校还举行了首届青春“油”记毕业环校马拉松,1000余名师生、校友用脚步丈量校园,9公里女子组冠军王纯姿说,这是学校为毕业生送上的特殊毕业礼物,“用脚步给青春画了个超燃的感叹号!”
四川轻化工大学用歌声唱响青春力量。学校在李白河、宜宾、汇东三个校区举行草地音乐会,上千名师生用歌声为毕业生送上祝福,将自由、多元、深情的校园文化基因深植学子心田。学校还用充满“盐帮风味”的暖心毕业餐传递母校温情。红烧鲤鱼寓意“鲤跃龙门”,“前程似锦”素菜与饮品寄托健康顺遂之愿,川轻化红烧肉的独家秘方里藏着母校最深沉的爱意。
与此同时,在给毕业生的“最后一课”上,师长们的温暖寄语饱含着真诚的祝福和成长的智慧。
四川大学校长汪劲松在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寄语学子:坚守是选择的底气,心有所定,方能行稳致远;平凡是伟大的底色,尽己所能,终成不凡之光;困难是成长的试炼,历经风雨,始得砥砺玉成;过程是结果的铺垫,点滴积累,自能厚积薄发。希望学子们坚守内心本真,心怀星辰大海,用铿锵步履丈量人生的精彩,铸就人生的厚度。
“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更是内心的丰盈和力量的积蓄。”四川体育职业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教师陈梦雪希望学子们在一次次的跌倒与爬起中,学会坚韧;在一次次的碰撞与理解中,学会包容;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依然能保持勇气和好奇。
毕业礼物,传承母校精神
除了花式毕业典礼,各高校精心设计的毕业礼物也很出圈。礼物寄托着母校对学子的祝福,也是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的传承。
四川大学的“毕业大礼包”是一枚方形石刻印章、一枚定制校徽和2025届毕业纪念册。印章上刻着“严谨勤奋求是创新”,象征川大精神的传承;校徽上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承载母校的殷殷嘱托;学校标志性打卡点做成贴纸,陪伴毕业生奔赴下一段旅程。
西南交通大学赠予毕业生的礼物创意满满。憨态可掬的毛绒地质锤、软萌可爱的水准仪公仔、象征包容的常青树玩偶,被称为“‘敲’厉害”“高水准”“放轻松”三件套。该校交通运输学院还为毕业生定制了“交运”灯,暖黄色的灯光投射出校徽图案,为学子照亮前行的路。收到毕业礼物,学生们纷纷感叹:“这不仅仅是一件礼物,更是连接我们与母校情感的纽带。”
电子科技大学为毕业生准备了充满浪漫气息的限定款盲盒,春夏秋冬四款主题的校园标志性建筑变身桌面摆件,拆开盲盒,校园的四季便从平面跃入现实,为学子留住美好的校园时光。
合川马门溪龙化石造型的钥匙扣,传承地质科考荣光;矿石打磨的平安扣,镌刻地学钻研匠心;刻着校训的汉白玉印章,寄语学子持身如玉、刚柔并济;印满校园地标的种子卡盲盒,寓意孕育希望、生生不息……成都理工大学的毕业礼物是成理精神的具象传承。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的毕业礼物则蕴含着现代工匠精神。校长亲手赠予每位毕业生一盒包装精美的钉子,将职业教育的育人情怀与时代使命巧妙融合。“送钉子是为了传递‘钉钉子’精神。”校长陈宇说,希望毕业生明白,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既需要仰望星空的格局,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坚守,以‘钉钉子’的耐心和毅力在探索之路上大胆开拓、勇毅前行。
成都工业学院毕业生收到的礼物更加特别,一张张亲手制作的激光雕刻书签,来自该校智能制造学院大一的学生。这些精美书签融合了文化、情感与匠心,雕刻其上的校训,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学校的文化底蕴,是学子间的温暖传承。

点滴互动,书写感恩故事
毕业时刻,不只有学校层面的送别活动,师生、亲子、同学之间温馨的互动故事也在校园的角落里上演。
毕业典礼会场、校园标志性建筑前,毕业生们身着学位服,或与师长亲切交流,或与父母温馨相伴,用相机定格美好瞬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李成亮选择用最温暖的方式感恩父母。他将远在凉山州的父母接到学校,亲手为他们穿上学士服,细致地找好拍摄角度,在镜头里留下了一家人最完美的“毕业全家福”。当被问及收到这份特殊“毕业照”的感受,李成亮的母亲温柔而坚定地说:“今天儿子毕业,让我穿上了他的学位服,这样的仪式感实现了我的‘大学梦’!”
感恩的暖流也在学子对母校的深情告白里涌动。“我是川农大2014年在贵州录取的最后一名学生,感谢学校给了我追逐梦想的机会。”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博士毕业生王铁说,从本科到博士,江竹筠烈士等校友的精神火炬照亮了他前行的路。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生景梓皓则细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从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的颤抖,到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从容展现自己,4年的大学时光,是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朋友们的鼓励陪伴和家人的支持托举着我破茧成蝶。”
学子们的感恩还送给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宿管阿姨,送给校园里的每一位“师者”。“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在四川轻化工大学毕业生宿舍里,学生阿苦只约抱着吉他和伙伴一起为宿管阿姨弹唱了一曲《再见》。歌声在宿舍楼梯间回荡,公寓管理员刘英轻轻擦去眼角不舍的泪水:“我听这群孩子们唱歌唱了4年,真是很舍不得他们。”现在,阿苦只约的弟弟也追随他的脚步,来到了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就读,他嘱咐弟弟要好好学习,不负国家和学校的培养。
毕业季的温情互动向上回溯,也向下传递。离别之际,西南石油大学的毕业生们把奖章、会旗、笔记、标本等承载着自身成长印记的珍贵礼物赠予在校的学弟学妹。“带走的是对母校和青春的记忆,留下的是对学弟学妹的鼓励。”毕业生代表付娆说,“我们将带着对母校的感恩,奔赴人生的新旅程。”
(龙莉 王天崇 谢娜 史春琳 郭璐菲 邹凯 罗华丽 本报记者 陈朝和 王浚录 张玥 综合报道)
《教育导报》2025年第63期(总第4078期) 导报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