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9 日,经济学院副院长吴平教授带领 26 名农村发展领域专硕研究生前往眉山市永丰村,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村发展案例分析》课程校外实践教学之旅。此次实践教学活动紧密围绕产学研协同发展理念,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成果考察与理论研讨等环节,深入学习乡村振兴实践经验,沉浸式感受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脉搏,探索经管学科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现代农业现场研学:产学研融合的生动实践
在永丰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同学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开展实地调研。这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显著,翠绿稻浪与智能化田间管理设备交相辉映,生动呈现了“天府粮仓”现代化的壮丽图景。讲解员详细阐释了该村通过土地整合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产能的创新实践,使同学们深刻体悟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内涵的深远意义。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这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是产学研融合的生动样本。农业科研机构在此开展新技术试验与推广,企业参与智能化设备的运营维护,高校则通过实地调研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与研究素材。同学们在实地调研中,不仅看到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成果,还了解到产学研各方如何协同合作,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这种融合模式为农村发展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也为后续的理论研讨与政策建议提供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成果考察:校地合作的成果展示
在永丰村村史馆,师生通过图文展陈、数字沙盘与实物模型等载体,系统学习了该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集约化经营与粮食复合种植技术)、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处理与乡村风貌提升)等实践成果。这些成果背后,是校地合作模式的有力支撑。高校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地方政府则将政策资源与乡村实际需求相结合,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

通过实地考察,师生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为永丰村带来的深刻变革。校地合作不仅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还提升了乡村产业的附加值与竞争力。同学们在考察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校地合作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认识到高校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与使命。这种校地合作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高校与地方政府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外专家理论研讨:产学研协同的深度交流
现场研学结束后,同学们来到东坡书院,吴平教授结合实地调研实例,深入解析农村基层治理问题。眉山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同志随行授课,师生围绕农村集体用地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闲置土地盘活及农业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在研讨过程中,产学研各方代表积极互动,分享各自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经验和见解。高校学者从理论层面剖析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地方政府部门同志则从政策执行角度,分享实践经验与面临的挑战;同学们则从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这种深度交流不仅促进了各方对乡村振兴问题的全面理解,还为产学研协同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同学们普遍反映,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打破了课堂与田野的界限,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据悉,经济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更多产学研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