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学校三校区正式迎来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课。校长吴德,教务处处长饶含兵,教务处副处长康波、李伟、刘国军,学生处副处长王丽萍等分赴三校区教学一线,实地查看了解教师到岗、学生出勤、课堂秩序、教学设施运行以及整体教学环境等情况。各学院领导和教学督导组也走进课堂巡课听课,检查督导新学期教风学风。

吴德充分肯定了开学第一课广大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对保障新学期本科教学工作的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教师的辛勤工作表示慰问与感谢。他指出,要持之以恒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以AI赋能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引导吸引学生参与,激发课堂活力,切实提升教学实效;各专业要持续优化课程配置,强化专业根基课程中学科优势的体现;要围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各职能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要加强教学指导和督查,保持学习新鲜感和课堂纪律性,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勤奋向上、严谨求实的浓厚学习氛围。
本学期全校共开设本科生课程1508门,共计6682门次。开学第一讲共70门次。从检查情况看,整体教学秩序良好。任课教师备课充分、精神饱满,准时出勤率达100%,学生到课率97.66%,学生听课专注、互动积极,展现了新学期积极向上、务实有序的教学新风貌。
课程智慧升级,AI赋能教学新范式
新学期,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各学院积极响应,假期通过参与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等组织的智慧教学专题培训,持续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学习与应用,逐步推广智能备课系统、知识图谱构建和智能助教等AI赋能的教学新模式,显著丰富了教学手段和课程资源。各课程充分利用前期智慧课程建设已有基础,率先采用智慧课程高阶运行模式,通过聚焦能力图谱重构课程,利用生成式AI技术持续构建动态教学资源库,依托平台打造“学科AI智能体”等新范式,实现学习过程的动态追踪和教学反馈的精细化量化,致力打造更加生动、高效的新型互动课堂。
部门紧密协作,保障教学平稳运行
为保障秋季学期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运行,各职能部门紧密协调配合,做好新学期准备和保障工作。
后勤管理处假期组织人员对部分教室的空调、桌椅等设施进行了更新。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提前检查调试了多媒体设备。教务处暑假开展了新生学籍上网和分班工作,根据分班情况进行教学任务调整和选课;同时完成了教材征订计划,并于9月5日—7日完成教材发放,确保课前教学资料到位。通过假期有序开展的考试组织安排和试题印刷准备等工作,确保了开学缓补考的顺利举行。教务管理系统在假期完成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运行管理效率,确保了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改革多措并举,构建高质量本科教育体系
新学期,教务处将以建设具有川农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为目标,通过修订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务系统服务能力,打造现代化教学运行新生态。系统推进一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际化课程等课程类建设,加大对高阶拓展课程、特色课程群、高水平教材及创新性实验项目等标志性成果的培育与支持,持续强化育人质量,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智慧教育改革和教学范式创新,设立教学研究专项,推动教育教学深度变革。优化校内外资源配置,打破学科壁垒,拓展学生专业自主选择空间,构建贯通式的全链条育人支持体系。通过整合科研、教学及社会多方资源,构建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特色的教学项目,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