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这场秋雨“遭遇战”,四川小麦打出“抗湿组合拳”

2025-11-11 15:59:12作者: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文/图 来源:农学院 点击数:

  

眼下本是四川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但持续的华西秋雨打乱了农时节奏。一场秋雨与小麦播种的“遭遇战”已然打响,四川小麦如何“突围”?

11月10日清晨,在仁寿县珠嘉镇现代农业专家大院旁的示范田里,两台搭载智能控制系统的精量播种机正缓缓行进,旋起带有玉米秸秆土块的同时,身后留下一行行整齐的麦种。记者在这场西南丘区多熟制小麦抗逆精量播种现场会上找答案。

7310A

精量播种机正在进行播种作业。

湿害困局,小麦播期普遍推迟

“往年这个时候,已经接近播种尾声了。”示范地的业主种粮大户李棚介绍,今年他计划再种植4000多亩小麦,至今还有二分之一没能播下去,整体推迟了3-5天。“雨水太多了。”

仁寿小麦播种困境,是四川小麦受秋雨影响的缩影。今年,华西秋雨呈现出“早发、多雨、长湿”的异常态势。省气象局数据显示,秋雨季以来,四川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往常年同期偏多五成以上,位列历史同期第三位。

雨水对于农作物生长尤为关键。但小麦秋播遇上连续秋雨,并非好事。

记者注意到,在示范田周边,不少田块虽已完成整地,但由于连续降雨天气,田块地势较低处均有明显积水。而在示范田,由于地势较高,且经过开沟排湿,土壤湿度已大幅降低。

“小麦种子不喜欢过于潮湿的环境。持续降雨导致土壤湿度过大,不仅播种机难以下田,播下去的种子也容易烂,影响出苗率。”小麦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樊高琼介绍,往年,四川从10月底就开始播种,今年普遍推迟到11月上旬。

小麦推迟播种已成定局。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四川小麦计划播种面积910余万亩,目前完成近三成,播期整体较往年有所推迟。

技术破局,“抗湿”三招精准施策

针对土壤湿害严重导致小麦播种难的问题,依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丘陵区多熟作物丰产增效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2023YFD2301900),樊高琼和她的团队研发了一套以“开沟排湿、精量播种、分次施肥”为核心的组合拳,为四川小麦播种在秋雨中“突围”提供了思路。

演示田里,两台搭载智能控制系统的大马力精量播种机正在作业,整地、施肥、播种一气呵成。

88B96

樊高琼(左)和与会人员在观察播种质量。

“播得很均匀。”樊高琼和与会人员一起走向田间,观察播种机作业质量。传统播种方式,播种不均匀,导致基本苗要么过高要么过低,难以构建优质群体。“精量播种能实现小麦播种精准可控。”

一个细节引人注目:麦种并未覆土,而是直接落在湿润的土表。樊高琼解释:“当前湿度仍大,强行覆土易导致板结,透气性差,反而容易烂种,降低出苗率。让种子暂居地表,反而能利用高湿环境促进生根。”

80087

小麦抗湿播种现场。

这套“抗湿组合拳”已经在四川进行了多地多年验证。“这段时间播种,只要做好播种质量,平均亩产上500公斤也是没有问题的。”樊高琼自信地表示。

思路变局,适度晚播或有多重利好

“小麦播种适度推迟,并非坏事。”在现场交流中,樊高琼提出新观点。

她分析,适度晚播实为“避害”良策。等待土壤湿度下降后播种,比盲目抢播更能保障出苗质量;早熟品种适度晚播,还可以避开低温冻害,反而更加安全。

“对于晚播麦田,要选用早熟品种并适度增加用种量。”樊高琼提醒。她透露,从往年试验看,11月15日前播种,与10月30日播种,仅晚收3-4天,最终产量相差不多。

同时,她建议,确实无法下地的,可以采用一次性旋耕灭茬,以及无人机飞播,尽量减少机械对土壤扰动,尽量11月15日前完成播种。

“有了新技术护航,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李棚说出了一众种粮大户的心声,“近几年我一直使用在抗湿播种技术,出苗率都提高了不少。今年的秋雨影响应该也不大。”

专家支招

针对这一紧迫生产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小麦创新团队樊高琼、甯顺腙等专家,给出以下方案:

一、已播种田块管理

1.开沟降渍,重中之重。立即清理、加深、疏通厢沟、腰沟、围沟,确保“三沟”畅通,沟沟相通,雨停田干。对于地势低洼、积水严重的田块,要突击加深围沟和腰沟,必要时使用小型水泵抽排明水。确保雨后田间无明显积水,耕作层土壤湿度明显下降,人下地不陷脚。

2.科学补种,分类进行。天晴后立即巡田,全面查苗。对于缺苗断垄超过15厘米的地段,要果断补种。为抢时间,补种时建议浸种催芽。将种子用温水浸泡6-8小时,捞出后保温保湿催芽(可放在室内用湿布包裹),待种子“露白”后立即补种。这样可比干籽播种早出苗3-5天,缩小苗龄差距。

3.早施提苗肥,促弱转壮。在排干明水、田间能下脚后,抓住雨隙或晴天,及时追施提苗肥。建议播种后15天左右每亩追施尿素10-13斤,或者施用22-8-10复合肥20-25斤,快速补充养分,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

4.预防病害,主动出击。高湿环境极易引发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土传和种传病害。在追肥提苗后,可结合喷施叶面肥,加入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广谱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对于已发现病株的区域,要重点喷施植株茎基部。

二、未播种田块的“抗湿播种”技术

对于迟迟无法播种的田块,时间紧迫,必须转变思路,采取抗湿播种法,同时选用早熟品种和适当增加播量。

1.一次旋耕灭茬+无人机飞播。如果土壤湿度略有好转,可采用浅旋耕灭茬一次,然后立即无人机播种,不用覆土,避免烂种,尽量减少机器扰动。播种时,飞播高度控制在4-5米,播幅重叠率≤10%,确保落种均匀。

2.搭配早熟品种,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统筹周年安排,晚播后应选用早熟品种,确保小麦早收和水稻早插。因播期推迟,小麦分蘖会减少,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依靠主茎成穗来保证产量。建议比正常播种量增加10%-15%,推荐早熟品种用种量35-40斤。

3. 坚持药剂拌种,杜绝“白籽”下田。湿害条件下,种子在土壤中停留时间长,更易感病霉烂。药剂拌种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保苗措施。推荐使用苯醚·咯·噻虫胺或戊唑·吡虫啉等复配种衣剂进行拌种,可同时预防根腐病、茎基腐病等病害和地下害虫。务必确保拌种均匀,阴干后播种。

三、特别提醒

1. “一种就管”,抢抓晴好天气。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种子入土,管理就要立即跟上。首要任务依然是清沟理墒,确保排水通畅。

2.科学施肥,调整基追肥比例。由于播种推迟和湿害,建议适当减少基肥用量,增加追肥(拔节肥和穗肥)的比例,防止前期旺长和后期脱肥。可采用“基肥+苗肥+拔节孕穗肥”的运筹方式。

3.防止草害,适时化除。湿害田块往往草害也重。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抓晴好天气,根据草相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注意施药时土壤湿度不宜过大,以免产生药害。推荐自走式喷杆、人工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推荐助剂+调节剂配合除草剂减量施用减少药害。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求学记】肖思琪:追光科研,深耕热土
    【求学记】肖思
  • 【求学记】肖思琪:追光科研,深耕热土
    【求学记】肖思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举行
    学校党委理论学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