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知识普及,2025年7月14日,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蓝色水足迹·水声绘色”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雅安市名山区车岭镇人民政府,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场题为“智慧灌溉、节水与泥石流防灾”的专题宣讲。宣讲内容紧扣水资源管理与防灾减灾主题,通过技术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彩分享。本次活动吸引了车岭镇35岁以下青年干部共计30余人参加。
宣讲会上,团队主讲人结合专业背景,从三个维度展开讲解。首先介绍了智慧灌溉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智慧灌溉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实现精准调控灌溉量,减少水资源浪费。“团队在绵阳的试验数据显示,采用智慧灌溉系统后,小麦种植用水量减少了45%,同时产量提升了12%。”用具体数据展示了技术应用成效。主讲人特别提到,该技术在新疆棉田、以色列滴灌等的成功应用,节水效果显著,生动展示了科技如何赋能农业绿色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主讲人讲解智慧灌溉含义及组成部分
在节约用水部分,宣讲人从家庭、农业、工业及公共领域多维度展开,强调了节水的重要性。“缩短1分钟淋浴可节水10升,回收灰水可用于冲厕或绿化……”团队成员结合生活实例,分享了家庭、农业、工业等领域的节水措施。宣讲人指出,全球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节水不仅是应对水资源短缺的关键,更是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社会用水成本的有效途径。现场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互动,探讨如何在基层推广节水措施,形成“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新模式。 宣讲人还分享了智能水表、灰水回收等创新技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节水小窍门,呼吁大家从点滴做起,共同守护水资源。
针对车岭镇山区特点,团队重点讲解了泥石流灾害的成因、预警及应急避险知识,并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团队精心准备了三维模拟动画,生动演示了灾害形成过程及避险要点,"记住要向两侧高地撤离,千万不要顺沟跑!"主讲人强调了泥石流发生时“向两侧高地撤离”的正确逃生方式。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手段的结合,如修建拦砂坝、植被固坡等工程防治措施。“防灾不仅要靠硬件设施,更要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宣讲为基层防灾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此外,宣讲人还强调了应急逃生路线的重要性,提醒大家在灾害发生时保持冷静,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政府工作人员聚精会神听主讲人宣讲
宣讲结束后,车岭镇相关负责人对团队的宣讲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希望与四川农业大学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智慧水务技术在基层落地应用。:“这次宣讲不仅让我们对智慧水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防灾工作提供了实用指导,既有前沿技术,又有实用技能,对我们基层工作很有帮助。”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希望与川农大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智慧水务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宣讲团队的成员则感慨道:“作为农林高校学子,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用科技服务乡村,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蓝色水足迹·水声绘色”团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宣讲,能够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的认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守护好每一滴“蓝色水足迹”。未来,团队还将继续深入基层,开展水资源调研与技术推广,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团队成员与政府干部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