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重点工程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是赋能基层建设的宝贵财富。7月31日,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稻护乡居”科创助农实践团队一行抵达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深入探访由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资乐高速 TJ2 项目现场 ,开展“研学现代建术,赋能乡村基建”主题实践活动,汲取前沿经验,将其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实际能力,切实提升助农实效。
资乐高速作为四川省“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交通项目,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TJ2标段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学习现代土木技术与管理理念的绝佳平台。该标段穿越丘陵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涵盖了桥梁、路基、挡土墙等多种工程类型。团队此行的核心目标,就是深入工程一线,从这些先进的工程实践中,探寻那些能够因地制宜、转化应用于乡村基建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图为团队成员在混凝土浇筑区与下面负责人交流
来到挡土墙施工区,一块块整齐砌筑的墙体映入眼帘。负责人走到一处重力式挡土墙前,对照实物详细讲解其施工工艺:“重力式挡土墙主要依靠自身的重量来抵抗土压力,保持结构稳定,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非常适合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使用。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我们采用的台阶式墙背设计,不仅增加了墙体与填土的摩擦力,提高了稳定性,还能节省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团队成员们凑近观察,不时用手触摸墙体表面,感受其砌筑工艺。当看到墙体上间隔设置的泄水孔时,大家立刻联想到乡村梯田的排水问题,围绕泄水孔的布置间距、孔径大小、排水坡度等细节与负责人展开热烈讨论,思考着如何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乡村梯田的排水系统改造中,解决雨季梯田积水的难题。

图为团队成员走进挡土墙进行细致观察学习
在桥梁0号桩施工现场,一台大型钻孔桩机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们的指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施工画卷。负责人指着正在浇筑混凝土的桩基,用生动的比喻强调桩基的重要性:“大家看,这桩基就像大树的主根,主根深扎地下,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屹立不倒;桩基打得深、打得牢,桥梁才能稳固安全,抵御各种自然风险。” 师生们听得聚精会神,随后就钢筋笼制作的精度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把控、混凝土浇筑的振捣工艺等关键技术与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乡村小型桥涵建设的特点,大家重点记录下了一些可简化的技术要点,比如在小型桥涵中如何根据实际荷载调整钢筋笼的配筋量,如何在缺乏大型设备的情况下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等,为今后参与乡村小型桥涵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团队指导老师、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梁危老师评价:“这是一次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同学们既学到了工程‘硬技术’,更增强了服务乡村的责任感。期待所学有效转化,为振兴贡献专业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项目负责人于资乐高速 TJ2 项目现场合影
此次资乐高速 TJ2 项目之行,让实践团队收获满满。下一步,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搭建起大型工程与乡村基建之间的技术桥梁。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展研究,推动更多大型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下沉到乡村,结合乡村实际需求进行本土化改良,让科技创新真正赋能乡村基建提质升级。实践团队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事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属于青年一代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