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扶志·乐至助残”实践团队走进福乐社区,开展“融合共享,携手同行”残疾人趣味健身活动。队员们化身志愿者,细致帮扶每一位参与者,让残疾村民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感受到关爱与温暖,展现出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在这次活动中,团队不仅关注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更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振兴的更深层次。通过与福乐社区负责人谭红梅书记的深入交流,团队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出发,探讨农产品推广与乡村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在拍摄过程中,当地干部群众积极配合,一位小女孩自发贡献出一幅名为“劳动桥”的画作,成为展现乡村人文温度的生动素材。

团队精心拍摄的纪实视频《青春绘就振兴图》,以镜头记录下乡村振兴一线的鲜活场景。他们走进帅府粮仓、陈毅故居等地,用无人机和相机捕捉乡村发展的点点滴滴,将田野间的风景与奋斗者的身影,定格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学院党委书记何桦专程来到实践现场,慰问团队成员,并勉励大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句话不仅道出了农科学子的使命与担当,也激励着每一位实践队员在田间地头中不断成长。

在为期三天的实践中,团队完成了农业、生态、文化三大领域的素材采集,制作了农产品推广的新媒体脚本,组织了助残活动,拍摄了党员纪实视频。这些成果不仅为福乐社区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也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在社会服务中的价值。

正如团队成员所说:“田间地头的每一株庄稼,都承载着农民的汗水与希望,也映射出乡村发展的坚实步伐。”这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实践,正是新时代农科学子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最佳注脚。
青春在实践中绽放,梦想在土地上生根。这支充满活力的团队,用脚步丈量乡村的广袤,用镜头记录振兴的轨迹,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只是政策的推进,更是每一个年轻人用热爱与坚持写下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