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蜀地农苑”到“帅乡乐至” 川农人用实干书写校地协同育人新篇章

2025-07-30 15:34:29作者:邱林君 周泳廷 陈晓晴 审稿:武佩佩 来源:校团委 点击数: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这个暑假,由校团委和共青团乐至县委联合组织、动物科技学院牵头实施的“智汇乐土·农润帅乡”社会实践乐至专项正式启动,由200余名学子组建的10支乐至专项重点团队,聚焦智慧农业服务、课题调研实践、文化振兴服务等5个领域,在“揭榜”实践中点燃“智汇乐土”青春引擎。

扎根育“业”:耕出产业科创“乡野果”

“看到有年轻人愿意来到我们这个小羊场,未来愿意从事畜牧业这份职业我是很高兴的,你们要加油哦。”羊场爷爷对动物科技学院“川中黑金山羊种质资源护卫实践队”成员欣慰地说道。

该团队针对黑金山羊产业发展难题,走访金顶村、雷音村等10余个村镇开展调研,创新推广“配种-保羔-培育”一体化养殖技术体系,精心编制“技术宝典”——《羊标准化养殖手册》并开展标准养殖科普讲座3场,惠及数百养殖户。同时,他们还结合调研内容形成《川中黑山羊(乐至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分析报告》,对提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乐至黑山羊的竞争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园艺学院“蜂耘果香”团队聚焦乐至县东山镇果蔬授粉难题,依靠蜜源适配系统,优化坐果率与成本动态评估程序,制定小农户分散管理标准,推动人工授粉效能跃升,技术落地惠及30余家农户。‘农乡食行’团队深入乐至县中天镇,细致调研当地居民的‘流动赶场’习俗,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川渝地区预制菜市场的发展潜力。

图为“川中黑金山羊种质资源护卫实践队”成员调研羊场养殖状况

链上赋“能”:勇当农业提质“科技侠”

“都晓得是虫,但有时病虫害症状相像就分不清,就不晓得咋个治。”村民赵书碧一句话点明乐至县童家镇玉米种植的“痛点”,“虫害难识别,农药选不准”将直接影响农民收益,机电学院“川启玉程,华夏粮研”团队基于YOLOv8深度学习模型,采集乐至县当地常见病虫害图像,构建本地化识别模型,实现病虫害种类与危害程度快速精准判定,有效提升农民诊断效率和准确率。

农学院“‘玉’豆吧!少年”团队深入乐至县石湍镇,通过技术培训推广、田间示范指导及调研反馈,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农业新质生产力落地筑牢实践根基。食品学院“智农兴链”团队深耕乐至特色农食产业链,构建了‘直播营销+数据追踪+销售物流’的三维助农模式,有效加速了销售转化进程,为数商兴农提供有效参考。

图为“川启玉程,华夏粮研”团队成员正在实地对比病害类型

盘活绘“旅”:搭建生态旅游“新图景”

“希望团队能深入挖掘企业与当地文化,通过包装设计让农产品实现既好吃又好看的生动转变。”乐至农产品公用品牌“乐滋乐味”产品销售中心负责人唐晓向艺术与传媒学院“艺研艺语·艺启乐至”团队发出邀请,7月10日以来,他们先后走进“乐滋乐味”销售中心、陈红英蜀绣工作室、陈毅故里景区、“帅府粮仓”园区等地,围绕乐至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蜀绣产品创新、文创产品设计、农产品包装更新等方面开展实践,通过“文化符号产品化、旅游体验具象化、农业特产商品化”形成可落地、可带走的“乐至记忆”,为县域农文旅融合打造流动的文化名片。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红影丝路”实践团则聚焦乐至县蚕桑产业、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开展调研,走访东山镇桑园基地、陈毅纪念馆以及南湖公园等8处实践地,运用实地测绘和SketchUp建模,完成《红色空间活化指南》,同时结合乐至本土资源创新规划2条特色旅游路线,将桑园采摘、文化馆研学、陈毅故里探访及周边景观串联起来,为盘活红色资源、焕新蚕桑文化提供创意方案。

图为“红影丝路”实践团规划的旅游路线图

文脉传“薪”:激活地方文化“活力源”

在川中丘陵的腹地,乐至县有着“中国田园诗歌之乡”底蕴和川剧“资阳河”非遗脉络,如何破解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难以焕发活力难题,校团委学生融媒体中心“AI融媒共生:一村一韵智慧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走进乐至,聚焦“科技+非遗”融合,重构青年视角叙事,打造“1+1=N”融媒矩阵,打破文化传播壁垒,让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经济学院“红蕴乐至·青锋聚研”文化振兴团深耕乐至红色文化沃土,以红色资源整合、IP文创开发、微短剧影像制作三大举措发力,构建“史料-故事-人才”体系,让“帅乡”红色名片更鲜活、红色IP影响更广泛,为同类地区红色文化振兴提供更具价值的样本。

今年,我校积极拓展校地协同育人平台,以“校地协同、项目对接、产教融合、青年参与”为思路,实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实践计划”地方专项。乐至县作为我校乡村振兴重点合作县,这场“地方出题、青年答题、真题真做”的生动实践,正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将校地协同育人蓝图转化为田间地头的青春答卷,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地方的实践中淬炼成长。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陈学伟教授团队揭示植物平衡耐热和抗病新机制
    陈学伟教授团队
  • 园艺学院杜晓教授团队揭示茶多酚参与肿瘤化疗的增效减毒新策略
    园艺学院杜晓教
  • 我校团队揭示高碘酸盐去污新机制  助力保护农业水环境
    我校团队揭示高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