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新闻网)水稻科技小院:用田间科研守护“天府粮仓”

2025-04-28 14:27:47作者: 来源:水稻研究所 点击数:

  

“我记得小时候,村头的这片田地并不平整,不好种庄稼,现在它已经是水稻高产田。”1999年出生的张澳手指长势喜人的田地说。张澳是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青年储备干部,在他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走进永丰村的稻田,看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良田美景。

永丰村是种粮大村,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耕地面积6560亩,也是四川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村。科学种田、提质增效的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团队的科研支持。

“我们村的田地,每三年会有一个季度休养,不种任何作物。这个时节地里大多种的是川穹,只有一部分在育水稻苗,现代农民都在科技工作者的指导下科学种田!”张澳笑着介绍道,“我们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永丰村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考察调研。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向总书记汇报了水稻“一优两高”生产情况,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对坚持水稻科研推广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做法表示肯定,并作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指示。

2023年4月29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复同意设立四川永丰水稻科技小院。小院占地面积393㎡,包含展览室、休息区、简易实验室及办公室和厨房等,以满足小院常驻专家和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与研究。

“每天到田间查看水稻的长势,回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是我一天的必修课。”四川农业大学研二学生曹云说。3月到10月,稻生一季。从选种到施肥,再到病虫害防治,入驻水稻科技小院后,曹云每一个环节都参与,真正践行着“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把实验室搬进农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要求。

据了解,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团队持续为水稻科技小院提供技术支撑,专家团队包含四川农业大学、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市区农业部门专家10名。水稻科技小院先后完成了340个水稻新品种的多年对比实验,筛选出40个适合川西平原多元化种植模式的高产优质品种,优化集成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水稻提质丰产节水节肥技术等,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近百篇,获得了12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有1000多名四川农业大学和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此实习实训,累计培养了40多名博士、硕士,培育种粮大户200多人,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不仅培养了一大批“田秀才”和“土专家”,也将长期驻扎的研究生培养成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线科技人员。

科技小院负责人孙永健教授表示,以总书记“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指示精神为指引,建设好水稻科技小院,实现“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服务乡村振兴,“是我们应该,也必将达成的目标。”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