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园百事通上的一则问答引起了广泛关注。对话原文如下:
同学提出意见建议——
4月8日图书馆一楼摆书活动,工作人员大声喧哗,推销书目,但是图书馆不是卖东西的地方,这种活动可以开在其他地方吗,很吵闹,已经严重打扰到了周围同学,强烈建议不要在图书馆开办类似推销活动!让图书馆成为安静学习的地方。
图书馆馆长刘菲回复——
感谢您对图书馆学习环境的关注!您的意见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同学们对学习空间的珍视,这正是这所大学最可贵的治学态度。关于本次教材展与图书选购活动,我想与您作以下几点交流:
一、书展的初衷是知识的共建共享。图书馆不仅是安静的学习室,更是一个活的学术生态。这次书展,我们联系组织了部分权威出版社带来精品教材和图书,邀请师生共同参与选书,就是希望馆藏能更贴近大家的真实需求——无论是您需要的课程教材,还是想读却买不到的好书,都能通过这样的机会被图书馆发现并收藏。 展览、展出、展示本也是图书馆的功能之一。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还会定期举办书展、新书发布会等活动。短暂的打扰,换来的可能是未来几年更优质的资源,这是一种值得包容的“学术投资”。
二、关于学习环境的思考,您提到“安静”的重要性,我完全认同。但学习不只是“无声的独处”,也需要适应环境中的适度交流与资源互动。真正的学习能力,既包括专注力,也包含对多元学习场景的包容力。或者,对各种不期而至的克服、理解和容忍,也是学习素养养成的需要吧。
图书馆大厅是开放区域,其功能与自习区不同。我们已尽量控制音量(如要求参展方低声沟通),未来也会优化布局,减少干扰,但同学们也不妨以更朴素、松弛的态度看待学习——真正的知识追求,从不会因一次书展而褪色。
欢迎您继续监督图书馆的服务细节,对大家的要求我们将认真评估,在追求知识与完善服务的过程中,相互支持和理解。为保证带给大家良好愉悦的馆容环境,可能图书馆总会有一些临时的琐碎服务,但当我们尝试去了解其意义,或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场景或收获。
这场百事通上的“小问答”,无疑是百事通“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沟通交流,共建美好校园”价值内涵的有力彰显:既正面回答了问题,也对下一步改进工作做了安排,还主动与同学开展交流对话,将对青年“噪声厌恶”普遍情绪的安抚,延伸至良好学习素养的养成引导。
校园百事通上线2年多来,累计有2400余条师生留言得到回复,众多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得到了妥善解决。但仍有一些回复,或是机械照搬规定条文,或是避重就轻只说官话,或是惜字如金不愿多言,“有个回复就行”的态度充斥字里行间。图书馆的这一次回复,从“被动回应”转变为“主动交流”,在回应同学关切的问题之外,积极去加强沟通交流、寻求思想共识、开展价值引导,无疑是用好用足校园百事通,更好为师生服务的良好镜鉴。
校园百事通,解决的是具体事,赢得的是师生心。它不是需要躲着防着的洪水猛兽,而是需要用着护着,能够直接倾听师生心声的宝贵沟通桥梁。各管理服务部门在及时、正面回复并解决师生诉求的基础上,不妨多说几句,多一点主动交流、多一些正面引导,川农大的校园必将因此而更加和谐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