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本科评估】强化教学过程 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2018-10-29 15:43:04作者:杨雯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开栏的话】本科教学评估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建设的重要举措,本网特别推出“迎接本科评估”专题报道,拟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川农大精神”育人体系建设等多角度进行历史性回顾,盘点10余年来本科教学工作的建设与发展轨迹,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抢抓评估机遇,迎难乘势而上,更好地为我国新时代的人才需求作出新贡献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2017级的金彧有个习惯,经常主动找学习委员或任课老师了解一下自己的平时成绩,尤其是每交一次作业或完成一次课堂测验后不久。如果成绩不理想,她还会和室友一起聊聊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提高。她告诉记者:“我们班同学基本都有这样的习惯,大家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平时成绩。因为这个很重要。”

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不再只是考前的“临时抱佛脚”,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平时点滴积累,这已成为我校本科生的一种普遍意识。这是我校近年来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强化本科教学过程管理,所取得的成效之一。为助推 “双一流”建设,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学校通过规范和拓宽教学内容,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同时确立保障制度,有效加强了对本科教学过程的管理,稳步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内容:确立标准和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体现。今年7月17日,动医学院全体院领导、教学督导组成员、专业负责人、系室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等50余人坐在一起,用一整天的时间,为学院各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精准号脉。课程负责人代表,分别围绕学院77门课程(其中必修课程43门,推荐选修课程13门,教学实习课程16门,其他课程5门)的教学大纲和分析报告的编写思路、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及课程计划等就各自负责的课程进行交流,院领导、专业负责人、系级负责人一一点评,同时给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和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对这些课程教学大纲的系统全面修订完善。

不仅动医学院,实际上,全校各本科教学单位在修订完善教学大纲方面都有动作。长期以来,学校对科学制定教学大纲的工作一直常抓不懈。按照学校2017年最新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要制定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吻合的教学大纲,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做好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明确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拟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好作业布置、课程训练批阅和考试命题。同时,确定课程负责人(联系人),要不定期开展课程大纲修订完善,适时开展课程分析与评价。目前,学校1139门必修课程已经重新确认了课程负责人(联系人),完成了教学大纲的修订。这占到我校全部本科课程数量的近八成。

立校百年,全校上千门课程,曾使用和在用的教材种类上万。规范教学内容,对教材的严格把控必不可少。为此,学校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为要求,确定了“科学、先进、适用”的教材选用原则,要求所有课程优先选用国家重点教材、各级规划教材、国家和省部级获奖优秀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原则上选用近3-5年出版的新教材和修订版教材。哲学社会科学相关课程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公共课、基础课、核心骨干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教材选用范围明确同时,教材选用程序也更为严格,对教材的预定、自编讲义印刷、教材发放、检查评估等管理也更为规范化。2018年,通过对现有教材库中1万余种教材目录进行清理,撤消、更换了不符合要求的教材约6000种。目前,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程选用近三年出版教材的比例已达到90%以上,各类规划教材比例达70%以上。

资源:拓展深度与广度

规范的大纲与教材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基础性保证,而科研融入教学则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提档升级”。

听起来枯燥的“养猪生产学”在朱砺教授这里,却成了动科专业同学们特别欢迎的一门课。学生上第一堂课就被牢牢吸引:从国内到国外,从一般农户到世界大型企业,视野跳出了窄小的猪圈,拓展到了全国产业发展方向,乃至全球前沿。从2001年教养猪学开始,朱砺每年都会花大量时间,把在科研中获得的最新资料和成果更新到教学内容中。不仅老牌的农动林专业,一些比较年轻的人文社科专业也注意将科研融入教学。社工专业的朱雨欣老师就习惯于通过科研案例研讨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知识,开阔科研视野,培养科研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被带入了课堂的不仅仅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研动态。

国家级教学名师陈代文教授将“饲料添加剂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等学科前沿研究成果融入《动物营养学》和《饲料添加剂学》,两门教材均被评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杨文钰教授将“西南地区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等研究成果写入作物栽培学系列教材,在全国十几所农林高校推广应用。近三年,学校新增出版教材211部,其中国家级22部、省部级47部、协编142部。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中,纳米金的合成、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在DNA检测中的应用等实验内容均来自教师科研项目。

2018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导师科研课题的约占22%。

在学校“学术为天”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还不断鼓励科研成果进教材、科研项目进实验、科研课题进论文,持续提升科研反哺教学、促进教学的能力。

大学之大,在有容乃大。推进教学内容深度的发展同时,学校也极力尝试不断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学校一方面通过推进校内教学资源上网,另一方面借助引进校外资源,力求为广大学子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视野。

今年3月,学校开始着力推进校内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练习和试题、教学视频等课程信息上网,并面向学生全部开放。在校学生可以随时进入教务处网站的“课程管理平台”,不受专业、选课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浏览学习其中内容。目前,已有197门校内课程实现上网,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今年暑假之后,所有双学位课程已实现了跨校区上课。新颖的“网络授课+集中辅导+集中实习”模式,让三校区同学选修第二学位不再需要在校区间奔波。

学校还将寻求拓展的目光投向了校外。不仅引进超星课程平台,2014年又与超星尔雅、卓越智慧树等平台合作,引进87门优秀网络课程充实全校公共选修课,占到了选修课的20%。2017-2018学年有9373名学生选修了慕课,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方法:鼓励丰富与创新

正如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包装,有了好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同学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授,才能有效传递,确保教学效果。《本科教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教师是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要求教师重视课堂讲授的艺术性,综合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2016年11月,33场教学公开示范课在学校拉开大幕,动医学院《兽医内科学》教师邓俊良、商学院英语教师赵文等学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者都请上讲台。上千名教师走进教室观摩,学习优秀教师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这一系列示范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互动式教学为导向,向全校教师发出了号召:切实转变“满堂灌”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开展以“课程为载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学示范课是教务处力促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构建高效、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学校除开展教学示范外,还定期举办校内教师培训,每年对近百名教师开展为期4天的系统培训,通过“参与式教学”“三三六教学范式”“翻转课堂”等专题报告,加强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应用、互动教学等方面的指导。培训示范引领。同时,在校园网开辟“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专栏,展示教师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成果。

在学校,老师们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得到大力支持和鼓励。今年,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中,我校有16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创我校省级教学成果奖新高。其中,农学院《普通遗传学》课程组采用渗透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实现了课程间知识一体化,有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法学院《灾害社会工作》课程采用情境模拟、“影像发声”等教学手段,使用案例式、反思性、“共享课堂”等教学方法,增加了社会服务项目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关联性与契合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这些都纳入了教师业绩评分,同时还将获得学校配套奖励。

在系列举措推动下,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得到了提升,我校学生评教满意率由2013年的89.5%上升至2017年的93.4%。

考核:强调平时积累和多样化

2011年底,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上提出的改革方案: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由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终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成绩可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60%以上。核心骨干课程应占60%以上。从此,川农大学子的成绩不再由期末考试一锤定音。他们的平时成绩来自课程习题、课程论文、课程心得、课程讨论、读书报告、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组成的“全过程综合训练”。对于这样的变化,来自同学的感受是:“这样的改革很有必要,有些同学上课不认真,考前突击,考完就忘,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现在强化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对开展课程论文、课程讨论等课程训练的时间学校有着具体的要求。“核心骨干课程的训练时间应为课程学时数的1.5倍以上,其余课程的训练时间不低于课程学时数”,平时成绩绝对有“章”可循。

在强化教学过程的道路上,学校一步步踏实向前。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会确定的改革思路;2012年学校正式出台《本科教学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加强过程考核;2015年被确定为本科教学质量年;到2016年,全校进一步加强过程考核,实施环环合格。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每一环节都必须合格,合格标准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状态自行确定。如果某学生平时考核中有某一环节不合格,那么任课老师有义务督促学生重做或补做;在期末考前仍未合格,可参加课终考核,但总成绩则记为不合格。

各环节得到强化后,课终考核的方式却更为多样化。在教务系统中,任课教师在开课之初可以确定平时和课终成绩各自占比,此外,不仅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也可选择卷面考核、抽题答辩、案例分析、课程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综合应用的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不仅全面考核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起到了以考促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来自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张梓轩同学很喜欢这种“比较自由”的考核,她说:“多样化考核方式更为贴合不同课程的具体情况,也让我更注重过程学习,增强了自学能力。”

管理:提供监督和保障

围绕提升教学过程质效,学校设计了一系列制度来提供监督与保障。

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在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和提升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科教学工作督查组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试、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主要环节教学秩序进行检查。教学信息员收集、汇总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和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水平、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近三年来,他们提交的500余条反馈信息,对了解与掌握教学实际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检查,也有效确保了试题质量、试卷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本科课程考核管理规范》《本科课程试卷评阅规范》实施细则,让课程考试考核管理更加规范化。

教学过程的强化,学校也用了多项措施来予以保障。有高水平的教师才有高水平的教学。为保障授课质效,学校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了安排。学校规定教学、科研系列高级职称教师不得无故不承担本科课程教学任务,优先安排高职称、高水平、评教满意度高的教师任课,确保优秀教师进入教学一线。

学校规定,教师每学期承担课程总门数原则上不超过3门,每天教学工作量原则上不超过4学时,且不连续排课,教师承担的课程应相对稳定和连续,确保教师有足够精力上课,保障授课效果。为达到这一要求,保证教师工作量不超标,今年学校采取了将学期所有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统一排课的方式。由于农林院校部分实践课程季节性很强,我校这种排课方式在全国农林院校中是少之又少。

2017年,学校对近5年9个学期47028名学生170多万条选课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学生学期间选课不均衡、盲目选课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学校通过建立先修课程库、综合限制学生每学期选课门数、完善选课限制条件等措施,引导学生科学合理选课,保障学生上课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科学的课程安排,让教师有足够时间查阅资料、研判学情、做好课程设计;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课程预习、课后复习,掌握课程重难点。

今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强化管理服务育人,整体上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近年来,在强化教学过程方面川农大所做的种种努力无疑与国家的教改要求方向是一致的,有的工作甚至已经走到了前面。然而,“双一流”建设呼唤着一流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任重而道远,改革未有穷期。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雅安市委书记夏凤俭来校作专题报告
    雅安市委书记夏
  • 学校召开宣传思想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视频会
    学校召开宣传思
  • 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讲开讲
    党的二十大精神
  • 学校举行2022年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
    学校举行2022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