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市井烟火,到“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精神雅韵,茶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成为承载生活智慧、传递人文情怀的重要符号。10月24日至25日,为期两天的2025年“百岳杯”四川省大学生茶学技能大赛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如约而至、圆满收官。这场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农业大学与宜宾学院联合承办,四川省百岳茶业有限公司冠名支持的赛事,不仅是茶学学子的专业竞技盛宴,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生动实践。

本届大赛设立“茶学专业技能”与“茶文化与产品宣推”两大赛道,旨在全面考查与激发新时代茶学学子的专业知识、核心技能和创新综合素养。赛事吸引了来自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26所高校的1200余名师生踊跃参与,规模与影响力创下新高。

以技载道:竞逐茶学真章
本届大赛经各高校初赛遴选,100名优秀选手跻身决赛,在理论考核、审评基础技能、茶叶拼配技能三大模块展开巅峰对决。理论考试直击茶学知识体系核心,检验学子对茶史、茶性、茶技的系统认知;“审评基础技能”环节,选手需在60分钟内精准识别4个随机茶样,以专业语言撰写审评报告,考验感官辨识与专业表达的双重功底;“茶叶拼配技能”环节则更具挑战性,学子需凭借敏锐感知调配茶样,复现标准样的品质风格,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创造力。
最终,经严格评审,专业赛道共诞生一等奖17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9名,17位优秀指导教师获表彰。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贵阳学院等高校选手表现亮眼,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展现了当代茶学学子的过硬实力。
“比赛期间,我的收获远不止专业技能的提升。在审评环节,面对多款外观、香气相近的茶叶,我学会了凭味蕾与嗅觉捕捉细微差异,这种‘沉下心辨茶’的过程,让我锤炼出了沉着冷静的心态;而拼配环节的背后,更是锻炼了我对茶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四川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学子张楚涵表示,“对于未来而言,审评与拼配这两项技能,更是我在茶学领域深耕的‘基石’。”“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个比赛,通过学习交流,让我对茶性的理解又深了一层。比起输赢,能和大家一起品鉴不同茶的风味细节、探讨审评技巧,才是最珍贵的收获。”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学专业学子周绍萍表示,“未来我也想继续深耕审评领域,不只是提升自己的技能,更希望能通过专业的审评,把更多优质好茶的价值传递出去,让更多人懂茶、爱茶。”

数字赋新:焕活千年茶韵
若说专业赛道是“守正”,那“茶文化与产品宣推”赛道便是“创新”——106支跨学科团队、逾700名师生参与其中,参赛者不仅来自茶学专业院校,更有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信阳农林学院等高校的数十个专业学子跨界加盟。他们跳出传统框架,以短视频、AI生成内容等新媒体技术为笔,将古老茶文化与现代茶科技、创新茶产品相结合,或解读茶马古道的历史传奇,或呈现智能茶园的科技魅力,让千年茶韵在数字时代绽放新彩。
同时,国内7名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从创意、表现力、文化传递等维度综合评定,最终评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1项。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的10个团队凭借独特创意与精准的文化表达,摘得一等奖桂冠。

茶香致远:共谱育人华章
10月25日晚,大赛颁奖晚会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麦立方温情启幕。四川农业大学校团委、园艺学院与宜宾学院师生联袂献艺,茶艺表演尽显茶之雅致,民乐演奏流淌古之韵味,舞蹈与小合唱交织青春活力,让整场晚会成为茶香与文脉交融、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文化盛宴。
在闭幕式上,大赛裁判长、知名茶学专家郭桂义教授对赛事价值给予高度评价:“此项赛事不仅为西南地区的茶学学子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竞技与交流平台,更在全国茶学高等教育领域树立了标杆,已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它有效地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宗旨,为促进学生就业、推动茶产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