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6日,第28届研究生支教团在成都校区进行红十字救护员集中培训。此次培训邀请到成都市温江区红十字会专业急救培训员进行授课,通过系统化的理论讲解和实战化的操作训练,提升研支团成员的应急救护能力。

“35%-40%心搏骤停者的生命,能通过现场及时心肺复苏挽救。我们不能只等医护人员,每个人都该学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员的话让第二十八届研支团成员深刻认识到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成员们通过案例分析与通俗讲解,系统掌握三大核心内容:一是红十字运动与救护概论,构建理论基础;二是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处置,掌握关键生命支持技能;三是创伤急救知识,覆盖常见意外伤害处理。培训更聚焦支教场景需求,针对性演示成人、儿童、婴儿心肺复苏的操作差异,帮助成员精准区分不同年龄段的急救要点,确保技能能直接应用于支教实践。

理论讲解结束后,培训迅速转入紧张的模拟训练环节。现场摆放着心肺复苏模拟人、创伤急救包等齐全的专业教具,为实操训练提供了专业支撑。在培训员的一对一指导下,研支团成员严格遵循“评估现场环境-大声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规范实施急救”的标准化流程,对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技能进行反复演练。从按压深度、频率到包扎角度、力度,每一个细节都在培训员的纠正下不断优化,确保动作精准规范。
“以后在支教地,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我们也可以第一时间处理解决!”成员们的话语里满是信心。大家都表示,会把急救知识带到支教课堂和生活中,为孩子们织密安全保护网,用行动落实“救”在身边的承诺,让青年担当在守护生命中发光。

校团委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研究生支教团岗前准备工作,以“提升综合能力素养”为核心目标,精心策划并实施了系列岗前课程培训。培训课程围绕七大主题展开,具体包括思政教育、校史校情、教学实践、心理健康、应急救护、医疗卫生、支教地民俗风情。通过构建完整系统的培训体系,搭配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不仅以丰富理论为成员们“充电赋能”,更以扎实实践为他们“搭建舞台”,让知识与技能真正落地,助力他们平稳完成从“学生”到“支教老师”的角色转变,胜任支教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