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普格县来了“最强大脑”,黑猪养殖户增效有招

2025-09-28 15:42:54作者: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图 来源:动物营养所 点击数:

  

FF70F


黄定平螺髻山黑猪养殖基地入口处。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图

3年时间能给产业带来哪些改变?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普格县)科技特派团(简称“科技特派团”)生猪产业组交出的答卷是:仔猪腹泻率降低10%以上、养殖效益提升20%以上、日增重提高10%以上……9月23日,记者跟随科技特派团生猪产业组组长陈代文教授、阎辉副教授、王曲圆讲师3位专家,走进普格县部分生猪养殖基地,看专家如何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普格县是四川省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生猪产业是全县的富民产业之一,普格县本地的螺髻山黑猪品种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在全县生猪产业中约占40%。“我想养好猪多赚钱,但成本一直降不下来,饲料搭配也靠经验。”普格县螺髻山黑猪养殖大户黄定平遇到的困难颇具代表性。自2022年以来,陈代文教授与阎辉、胡延春、罗钧秋、伍爱民、王曲圆等组成生猪产业“最强大脑”走进普格县。专家希望从技术培训、地源性饲料开发、特色养殖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帮扶,帮助广大养殖户降本、增效、提质。

进入普格县后,科技特派团专家花了3个月走村进户,基本摸清了普格县生猪产业现实短板:养殖模式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特色产业薄弱、资源利用不足。为此,科技特派团专家提出了的充分挖掘当地农副产物潜力的解决方案,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陈代文教授(右)与黄定平交流,了解养殖需求。

陈代文教授长期从事猪抗病营养、营养与猪肉品质等方面研究。他注意到普格县的老百姓有栽种桑叶传统,一些农副产物也利用率不高。陈代文教授带领阎辉等专家开展桑叶、豆渣、菜籽粕等农副产物营养价值评定,研发了桑叶生猪饲喂技术,开发了农副产物高效发酵技术。“猪长得好不好,营养搭配很重要,也就是说吃的东西很关键。”陈代文教授告诉记者,充分利用当地农副产物,可以有效改善生猪营养搭配,还可以节粮降本、提质增效。

这些年来,黄定平便是诸多受益群众代表之一。科技特派团专家针对弱仔多、仔猪存活率低、早期生长迟滞等现象,结合当地养殖习惯,建立了“放牧+补饲”健康养殖模式,为黄定平等养殖户提供了特配仔猪人工乳等指导,提升了黑猪养殖效益。“在专家们的技术帮扶下,现在每头猪能赚200块钱以上。”如今,黄定平养殖场常年存栏100余头螺髻山黑猪,他很感谢专家们来现场指导生产。每当科技特派团到普格县开展帮扶服务,普格县农业农村局畜牧股股长吉木日布都会一起跟随学习。吉木日布表示,科学的饲料配方、养殖模式、发展理念等正逐步被养殖户接受,产业发展基础也愈发坚实了。

陈代文教授(左二)率队走访外种猪集约化养殖基地。

产业发展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工程。目前,科技特派团专家正邀请四川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家,开展螺髻山黑猪良种选育,扩大种群规模、完善繁育体系,协助地方政府招引龙头企业。政府、科研院校、企业正积极携手,加快形成“种源保护-规模养殖-品牌营销”全产业链条,充分释放产业附加值。

助推螺髻山黑猪产业发展的同时,科技特派团专家还不定时走进普格县外种猪集约化养殖基地,推广现代养猪技术、培养核心骨干。在普格县荞窝镇云盘山村,年出栏约21万头生猪的养殖基地正进行升级改造。当天下午,科技特派团专家来到项目建设现场,指导企业开展生物防控、饲料配比等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发展风险。

科技特派团部分专家成员走访后合影。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环境学院在蓝藻水华应急治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环境学院在蓝藻
  • 环境学院在蓝藻水华应急治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环境学院在蓝藻
  • 科技助力“天府粮仓”焕新颜
    科技助力“天府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