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猕香茶韵融双业 青春扎根助振兴

2025-07-24 18:04:36作者: 来源:商旅学院 点击数: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东风下,各地农业发展按下快进键。在都江堰,猕猴桃与茶溪谷共耀光芒,照亮了当地农业发展的道路。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之心,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猕香茶韵”暑假社会实践队于7月4日-7月18日分别前往都江堰市蒲阳街道蒲新路鹿池社区与天马镇架红乡金胜村,通过实体调研与实践探索,探索“猕猴桃+茶文化”融合路径,为农旅产业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聚焦产业根基,绘制融合蓝图

在实地调研之前,实践队已对金胜村猕猴桃基地和茶溪谷的产业基础进行深入了解。团队主动与基地负责人沟通,梳理了猕猴桃种植规模、产销现状以及茶溪谷的茶道表演、茶制品研发等文旅资源,据此制定科学的实践计划。团队发现,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基础扎实,已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但存在市场需求信息滞后的问题,导致产量与市场脱节;同时,茶溪谷作为文化园区,亟需创新业态提升吸引力。基于此,实践队规划了“双产业调研+沉浸式体验+创新方案设计”的三阶段蓝图,为后续实践奠定基础。

沉浸体验生产,收集消费反馈

与基地负责人交流后,实践队员们立即行动,深入猕猴桃种植一线和茶溪谷茶园,参与生产环节。在猕猴桃基地,队员们体验了采摘分拣过程,感受现代农业的温度控制与光照管理;在茶溪谷,他们亲手操作茶叶杀青炒制,并参与“茶席设计+农产品品鉴”特色活动,收集游客对“猕猴桃+茶文化”联名产品的消费反馈。

团队成员通过沉浸式实践,不仅掌握了第一手生产数据,还识别出猕猴桃与茶文化在农旅融合中的差异化潜力,如季节互补性和消费偏好,为创新设计提供实证支持。

深察产业脉络 研讨创新路径

团队深入都江堰猕猴桃种植基地与茶溪谷,构建了“猕猴桃主题茶宴”和“茶园认养+猕猴桃定制”等业态模型,结合短视频营销策划文化创意活动,形成完整的产业现状分析、问题诊断及建议报告。打破单一产业模式,将猕猴桃“果文化”与茶溪谷“溪文化”结合,从生态、经济、人文多维度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系统考察猕猴桃的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及病虫害防治,重点了解“博士站+基地+公司”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为获得直接生产感知,队员们亲身参与采摘、分拣、包装,深刻理解果农的辛苦劳作,同时开展游客消费偏好调查,发现农旅结合切实有效,但体验吸引力有待加强。

基于调研数据与体验,团队聚焦分析产业现状,诊断产业瓶颈问题,针对利用新媒体推广品牌、设计特色农事体验与文创活动等进行了多轮研讨,并结合商旅学院特色凝练形成包含详实分析、问题诊断及创新建议的实践报告,围绕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化农文旅融合提出青年视角的可行建议框架。

根植乡野沃土 共绘振兴蓝图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特色农业发展的复杂性与关键痛点,切身感受到科技赋能与文化加持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深化茶溪谷与猕猴桃资源协同发展,深挖非遗与生态文化价值,打造高辨识度区域品牌和沉浸式项目,是实现都江堰农旅升级、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四川农大学子将持续聚焦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秉承“强农兴农”初心,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绘就助农壮美画卷贡献“川农方案”,注入青春动能。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陈学伟教授团队揭示植物平衡耐热和抗病新机制
    陈学伟教授团队
  • 园艺学院杜晓教授团队揭示茶多酚参与肿瘤化疗的增效减毒新策略
    园艺学院杜晓教
  • 我校团队揭示高碘酸盐去污新机制  助力保护农业水环境
    我校团队揭示高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