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下午,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猕猴桃博士助农社会服务团深入都江堰市青城山镇,举办猕猴桃褐斑病防治科学用药大讲堂暨生态种植技术推广活动。在指导老师、植物病理学专家龚国淑教授的带领下,猕猴桃博士助农社会服务团成员组织了来自成都邛崃市、蒲江县及都江堰市等地的140余名种猕猴桃植户,向他们精准科普病害防控知识和良种良技推广应用。
本次活动得到了先正达集团的大力支持,科普活动于青城山镇清源国际大酒店举行。时值立夏节气、褐斑病高发前夕,讲座紧扣农户迫切需求。龚国淑教授系统剖析了猕猴桃褐斑病的发病症状、危害周期、致病病原及综合防治策略,重点讲解了科学用药与田间管理要点。服务团成员通过现场发放问卷、互动交流,深入调研了农户在褐斑病防治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技术瓶颈。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种植户提问踊跃。除针对褐斑病的深入咨询外,农户们还就猕猴桃种植技术、溃疡病防治等提出了诸多实际问题。服务团成员结合近期天气状况及农户描述的果园实情,现场“把脉开方”,逐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次科普讲座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时效性好,取得成效显著,不仅吸引青城山镇及周边140余名猕猴桃种植大户积极参与,累计解答各类种植难题数十个,提出包括精准用药、生态管理在内的针对性技术建议10余条,而且抢在病害高发期前普及防控知识,有望帮助农户有效遏制病害蔓延,挽回潜在产量损失。
此次活动是四川农业大学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新质实践万里行”号召,服务国家乡村振兴与“天府粮仓”建设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师生团队不仅深化了对产业实际问题的理解,更用专业知识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室内讲座结束后,受部分农户邀请,前往田间现场诊断了猕猴桃管理中存在的关切问题,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都江堰一位猕猴桃种植能手——付月开,他家猕猴桃从今年5月份以来猕猴桃叶片就大面积出现了整体萎蔫的症状,前期总以为是病害引起的,经多方用药,仍无效果。我们到达田间后,经过症状及树体生长状况判断,最终发现是由于其对果园杂草防控不当,误用除草剂损伤了根系所致。为此我们建议立即停用除草剂,改为人工除草,同时应及时施用一些诱导生根的制剂,及时挽救根系,保证果实生长受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此次活动及时将防控技术送达农户手中,对保障都江堰猕猴桃产业稳产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团队未来将继续深化校地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更高效地转化为田间生产力。

科学安全用药室内培训现场

猕猴桃叶片萎蔫田间诊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