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至11日,科技下乡万里行肉牛产业技术服务团(第73团)首席专家、四川肉牛创新团队肉牛主要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岗位专家马晓平,与团队成员肉牛营养调控岗位王立志教授、农区肉牛产业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岗位专家团队成员曹伟、凉山州农科院正高级畜牧师符俊等4人,深入越西县多个乡镇开展实地调研指导与培训,解决当地养牛户面临的技术短板和管理难题,提升越西县肉牛养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在越西县,专家走访六家具有代表性的农户,发现部分养殖户还存在防疫意识薄弱问题。
今年4月初,马拖镇一户养殖户因运输应急等导致部分牛发生咳嗽、喘气、不食、喜卧等病症,造成2头牛死亡、8头牛患病,养殖户通过金银花提取液进行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专家走访后向养殖户强调:“一定注意购牛运输之前的疫苗注射,运输到场之后隔离、调理与疫苗加强免疫。”同时,还嘱咐养殖户要做好养殖场的日常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
在板桥镇广河村,专家发现个别养殖户存在牛、羊、猪、鸡、犬等混养现象,导致部分犊牛腹泻严重。对此,专家提出建议,不同动物尽量分开饲养,要做好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驱虫和消毒工作,杜绝各类传染病交叉感染。
7月11日,专家在越西县农业农村局召开座谈会,并邀请当地十余户养牛户参与讨论,围绕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和农户贷款保险等问题展开讨论。专家组就走访中发现的防疫免疫、饲料管理、动物混养等问题,向当地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在防疫方面,越西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控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推行强制免疫政策,做好口蹄疫、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的接种工作,严格执行“一牛一针头”标准,杜绝交叉感染。针对饲料问题,建议当地推广蛋白质含量达8.3%的“精牧粮草”替代传统玉米秸秆,解决高海拔地区种植难题。鼓励农户自制青贮设备以降低成本,并在冬季前必须进行补饲,确保母牛每日摄入15斤精料。同时,在养殖模式转型方面,严格禁止牛、羊、猪等多种动物混养,引进动物设立隔离区,按规程严格隔离饲养。
越西县农业农村局林站长表示,将建立“一户一档”跟踪机制,确保技术指导精准到户。此次调研和座谈会不仅揭示了传统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更通过政策支持与技术指导的有机结合,为凉山州越西县养牛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