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期间,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我的家乡”实践团队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开展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团队250余人组建了18支队伍,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从历史寻访、事迹调研、实地测绘到平台技术,多维度开展活动,在青春的征程中,镌刻下传承红色基因的深刻印记。
重走故地,感悟红色精神
红色遗址是历史的无声诉说者,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历史寻访环节,八十余名“我的家乡”团队成员奔赴家乡的红色遗址旧地,重走先辈们的红色足迹。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追寻革命先辈战斗的身影;踏入古朴的旧址,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寻访过程中,成员们用心记录下每一处细节,亲自感受历史的厚重。从斑驳的墙壁到陈旧的物件,都成为他们笔下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重走红色足迹,成员们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将寻访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与深切感悟进行整理与记录,这些珍贵的寻访记录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让红色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延续,使革命精神在新一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实地调研,挖掘红色脉络
事迹调研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团队成员们在家乡各地积极走访,与当地老人、烈士后代等交流,开启红色故事探寻之旅。他们走进乡村、社区,深入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红色革命先烈和英雄故事。成员们耐心倾听、细致记录,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事迹一一挖掘出来,整理成一份份详实的调研报告,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一位参与调研的同学感慨道:“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我们有责任将它们整理成报告,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并传承红色基因,以此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些调研报告不仅是文字的集合,更是红色精神的载体,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理想,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勇担使命,向着实现中国梦的方向奋勇前行。
创意呈现,焕发红色魅力
实地测绘和成果制作是本次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团队成员们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将调研和寻访的素材进行整理和加工,让红色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大众。他们制作了精美的视频,用生动的画面展现红色历史的波澜壮阔;绘制了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红色文化的内涵。此外,团队成员还精心绘制了红色遗址地图,标注出各个地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将红色历史中的感人瞬间和重要事件串联起来。这些丰富的成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注入新的活力,让红色文化以更加鲜活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红色历史的独特魅力。
数字赋能,拓宽红色传播
为了让红色文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团队成员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平台技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模式。专业编程小组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开发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线上产品。他们把红色故事、历史知识融入互动小游戏中,让用户在趣味体验中学习红色文化。同时,团队还搭建了线上传播平台,将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调研报告、视频、图文等成果上传至网络,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进行宣传。这种数字化的传播方式,让红色文化触达更广泛的人群,以更加鲜活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团队不仅产出了丰富的实践成果,还成功孵化了传播平台和小游戏,让红色文化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得到传播。
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我的家乡”实践团队的这次寒假实践,是一次红色文化的深度探寻,也是一次青春力量的凝聚。成员们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深刻体会到家乡的红色底蕴和发展变迁,培养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担当,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