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实志中心组织“智启童程”实践团队于2025年1月15日到22日在东城街道上坝路社区开展冬令营,对社区小朋友进行传统文化的宣讲和少儿编程的培训,在孩童启蒙阶段播撒文化兴国、科技强国理念的种子。
课程承载底蕴,传统融合科技
参与冬令营的团队成员均接受过良好的培训,具备较高的授课素养,志愿时长累计超 1000 小时,他们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切实发挥出川农学子的影响力。就课程内容而言,团队结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学派、“雅人四好” 的认识等,通过飞花令等小游戏与小朋友们互动,加深小朋友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与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小朋友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团队成员秉持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理念,在少儿编程、人工智能科普、智培新生实验室、网络安全等科技类课程中,将编程理念深植于孩子们的心底,让小朋友们对编程有初步的了解。此外,团队结合信工专业知识,在植物栽培课中融入少儿编程特色项目,引导小朋友记录幼苗生长轨迹,让他们体验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
实践检验真理,小手敲出创意
作为团队的特色课程,少儿 Scratch 编程旨在从小培养孩子的编程能力,为建设科技强国进行人才启蒙。“我来!”“我要第一个!”“我!”…… 在志愿者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后,大家都争着抢着成为第一个动手实践的人。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聚精会神地进行编程实践,在编程过程中展现出的求知若渴与不懈努力,以及成功完成后的那份开心和满足,正是实践团队成员们投身支教活动的意义所在。
折纸巧绘新春,灯笼高悬瑞年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彰显文化自信的良方。在团队开展的折纸课上,小朋友们学会折青蛙、小风车;飞花令课上,小朋友们学会灵活运用自己学过的古诗词;中国历史课上,小朋友们了解到中国浩瀚的历史文化。恰逢新春来临,在上坝路社区组织下,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折新春灯笼、写春联,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小朋友们在新春的欢乐氛围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此次“智启童程”寒假冬令营支教活动,不仅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充满知识与欢乐的假期,更为他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大门,为他们日后走上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的道路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志中心的成员们也将在新年的氛围中,于支教这条道路上行稳致远,继续为更多孩子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