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丘陵区多熟作物丰产增效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中期推进会暨西南丘区多熟制小麦抗逆精量播种现场会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成功举行。全国农技中心粮食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机院、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台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及地方农业农村部门、种粮大户等8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作为项目主持单位代表,四川省农科院科技处王自鹏处长介绍了项目整体推进情况及阶段性成果,明确了后续技术集成与示范的方向。项目首席、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强调,各课题组需聚焦技术落地,细化年度工作重点与推广计划,确保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据仁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杰文介绍,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技支持,仁寿县今年小麦百亩示范片产量突破500公斤,千亩示范片产量突破450公斤,为区域粮食增产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
在技术分享环节,我校杨洪坤副教授针对丘陵旱地种植中的“保墒难、倒伏易”等痛点,代表小麦生理生态与栽培团队汇报了“麦玉两熟秸秆覆盖全程化控周年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秸秆覆盖保水保肥、化控调节株型以增强抗倒伏能力并延缓作物衰老,为旱地多熟制作物的高产高效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针对今年华西秋雨早发、多雨、长湿的特殊气候条件,我校樊高琼教授分享了“小麦抗湿播种技术”。她指出,当前部分田块因持续阴雨面临播期延迟、出苗不齐、苗情黄弱等问题,而抗湿播种技术通过开沟排湿、调整作业时机、优化播种机具及改进栽培管理,有效应对湿害挑战,保障小麦出苗质量。
现场种粮大户纷纷表示,技术要点的讲解极具针对性和实操性,并积极用手机记录关键信息,以便后续应用。
当前,四川省小麦播种正面临严峻挑战。持续阴雨导致部分田块播期延迟、已播田块出苗不齐、已出苗田块苗情黄弱。为应对这一紧迫问题,我校小麦创新团队的樊高琼、甯顺腙等专家现场发布了《四川阴雨渍害下小麦抗湿播种与田间管理技术方案》,为种植者提供操作指南。
此次会议的举办,不仅梳理了项目中期进展,明确了后续技术推广方向,更通过“技术分享+现场实操”的形式,将抗逆精量播种等核心技术直接传递给一线种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