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傅正擎教授受邀来校,以“Mode of action of bacterial type III effectors and plant immunity orchestrated by salicylic acid”(细菌III型效应因子的作用模式与水杨酸介导的植物免疫调控机制)为题,为成都校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来自国家重点实验室、农学院、水稻所等单位的师生共同聆听了本次报告。

傅正擎教授分享了他博士及博士后阶段的科研经历。在博士期间,他专注于细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因子HopUI的研究,从最初的顺利推进、取得进展,到后来筛选目标蛋白意外受阻。面对困境,他剖析根源、查阅文献、探寻路径,最终突破瓶颈。这段经历生动展现了他丰富的探索实践,也为同学们应对困难提供了思路。随后,傅正擎教授讲述了他在博士后期间对水杨酸受体NPR3、NPR4以及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在探索NPR3与NPR4作用机制的过程中,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别具一格的思考方式,为我们清晰揭示了NPR1与NPR3/NPR4之间的调控关系,彰显了严谨且创新的科研思维。
在交流环节,傅正擎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互动,针对大家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拓展了我校师生的学术眼界,为未来科研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与思路。
报告专家简介:
傅正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2002年硕士毕业于夏威夷大学;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导师为JameRAlfano。之后在美国杜克大学董欣年院士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先后就职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生物科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互作等方面的研究,在水杨酸介导的植物免疲信号转导等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2篇)、Nature Plants、Cell Host & Microbe、Cell Research、Science Advances、PNAS、Molecular Plant、Trends in Plant Science和JIPB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美国NSF项目3项,兼任The Innovation Life、Advanced Biotechnology、Phytopathology Research、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and New Plant Protection期刊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