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共享与育种创新应用,加强种质资源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4月26日至28日,由我校举办的“2025年度西南小麦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及共享利用现场观摩会”在崇州基地召开。农业农村部小麦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首席科学家张锦鹏研究员、校党委书记刘登才教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武云研究员、我校小麦所所长魏育明教授以及来自北京、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江苏、安徽、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省市小麦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利用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70余人齐聚现场观摩会,通过田间观摩、优质种质共享交换、种质创新技术交流等,共同为小麦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发掘、新种质创制及高效育种利用建言献策。
张锦鹏对小麦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立项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释,并就项目执行以来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总结,重点强调了当前执行小麦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对育种利用的战略性、前瞻性、重要性及紧迫性,要在深刻领会种质资源利用二十字指导方针“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与深度发掘,强化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的密切协作,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种业发展优势。
在“西南麦区小麦产量综合性状精准鉴定”成都生态点任务负责人魏育明教授和陈国跃教授的带领下,与会人员深入试验基地进行实地观摩。在这片整齐规划的精准鉴定圃里,共展示了2422份小麦种质资源,包括1090份中国小麦农家种、1105份国外引进种质和227份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麦区代表性小麦品种。任务负责人对展示的各类型小麦种质田间产量相关性状、抗病性及耐逆性进行了详细介绍,各观摩人员散布田间进行鉴选和评价,为潜在的可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后期共享利用做好对接准备。参会人员在陈国跃教授的带领下,观摩了我校小麦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小麦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发掘的优异小麦农家种进行条锈病抗性与产量协同改良应用,为优异种质资源的高效育种利用提供了技术方案和范例。
据悉,“十四五”以来,我校承担了农业农村部“西南麦区小麦产量综合性状精准鉴定”四川成都生态点的承试任务。任务执行近五年来,通过全面系统的表型精准鉴定和评价,筛选出一批可直接用于西南麦区小麦产量、品质、抗病、耐逆的优异种质资源。

农业农村部小麦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首席科学家张锦鹏研究员讲话

“西南麦区小麦产量综合性状精准鉴定”任务承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魏育明教授讲话

“西南麦区小麦产量综合性状精准鉴定”任务执行人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陈国跃教授介绍农家种条锈病抗性与产量协同改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