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我校研究生工作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三台县共同合作的现代畜牧业“11211”智力助农工程启动仪式举行。副校长陈代文、研究生处副处长吴秀敏、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世勇、“研究生社会实践及科技服务团”部分指导老师及11名研究生参加了启动仪式并与相关企业负责人见面。
三台县“11211”智力助农工程是在“研究生社会实践与科技服务团”三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的又一次深入探索与创新,“11211”即指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与科技服务团”为三台县选定培育的10个生猪规模中心场,每场选派1名研究生、提供2项新技术,辐射带动县内100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及为其培养100名技术人才。
三台县畜牧兽医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实施现代畜牧业“11211”智力助农工程促进畜牧业科技创新的通知》,文件中不仅明确了主要工作目标和内容,而且对我校研究生赴三台的工作、生活保障向各个中心场提出了明确要求:文件明确每一位研究生同学为相关中心场场长助理,要求工作人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情接待;三台县畜牧兽医局在其局办公楼专门设立“研究生办公室”,要求在各个中心实践场为到场研究生设立专门办公室;各中心场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的食宿及交通安排,保障生活条件。同时,对10个实践中心场、受辐射的10个规模场及派驻畜牧兽医站分别出台了考核办法。
三台县人大副主任宋先国,三台县常务副县长张忠祥,政协副主席卢知春在讲话中先后表示,将计划在明年3月听取各个猪场进展汇报,并将不定期到场检查工作,严格进行考核。
陈代文在讲话中指出,川农大与三台县的合作历史悠久、成效突出,用“情深意浓、继往开来、意义重大”来形容“11211”智力助农工程活动,称赞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探索,是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是高层次农业专门人才培养适应现代畜牧业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大胆实践。他对研究生们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当好“专家”,让知识紧密结合实际,开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川农大是大家坚强的知识和科技后盾;二是当好学生,深入实践,虚心向猪场的实践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学习,将论文写到猪场来,写到大地上。三是当好使者,即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转化的使者,当好三台县和川农大校地交流友好合作的使者,要熟悉川农大科技成果体系,了解三台县实际生产需要,向对应的领域推广技术成果,以“川农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工作,做好实践与服务工作。
会后,10个生猪规模中心场负责人和受中心场辐射带动的规模场负责人100余人与研究生分别见面交流,并结成对子,商定后期工作安排。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表示即有压力又有动力。压力在于面对众多猪场场主殷切的期望,自己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真正的专家;动力在于自己多年所学的知识可以到生产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应用,实现自己学习的目标。
此外,研究生社会实践与科技服务团此次派出的服务人员阵容也空前强大,同学中除了12名在读硕士外还有一名在读博士参加;我校的青年教师、研究生辅导员食品学院韩国全博士、园艺学院张静博士、动物医学院胡耀东博士积极报名成为了实践服务团的指导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的加入丰富了实践服务团学科种类的同时,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附:研究生社会实践与科技服务团联系方式
研究生社会实践与科技服务团热烈欢迎各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继续加入,鼓励以现有横向合作项目为基础就地组队成立各学院、各学科、各专业的实践服务分团。联系人:研究生处培养科:2882251;邓忠斌(研究生会实践部部长):15008316719。
编辑:李劲雨
启动仪式现场

猪场场主与科技服务团成员见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