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来自动科院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团“科技助农,服务圆梦”分队的队员们顶着火热的骄阳在四川德阳、甘肃陇南展开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与养殖技术义务服务。他们紧密结合所学专业,在“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的思想指导下,努力通过动手实践解决生产难题,将集体智慧转化为促进农业企业和农民增收的成果。
转化集体智慧,助力选育新品种
德阳景程禽业有限公司是我校水禽育种基地,该公司的黑鹜是高端禽类品种,其肉品及蛋制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中心审核,被认定为国家A类绿色食品,黑鹜肉、蛋的营养价值高,其品种的选育工作正处于攻关阶段。
为协助黑鹜选育,并顺利申报国家级品种审定,分队成员在学校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水禽课题组教授的指导下在该公司正式展开了黑鹜群体育种试验,团队成员首先开展了黑鹜F2代5个群体的饲养试验。6月19日至今,分队成员已经对黑鹜育种群体进行了雌雄鉴定、个体编号及生长指标的测定等工作。同时采集了黑鹜育种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羽色类群的血样,正进行分子实验,研究其羽色遗传的分子机制。与此同时,分队队员胡继伟和李卿青还希望通过选择最佳的饲喂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及养殖户的收益,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与课题组老师和公司负责人沟通后,在公司养殖基地还开展了探究黑鹜饲养方式的对比实验。 “我们一个小小的想法能够得到重视,真是太好了,我们一定要做出成绩来,让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帮助公司增收的能力!”胡继伟和李卿青抑制不住激动地说。
推广科技成果,服务农户笑开颜
“这些鹅产蛋期快结束了,如果没有你们来给我们示范怎么拔毛,教我们怎么饲养怎么管理,我们还真不晓得该咋个办!”在分队成员给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松柏村的养殖户李阳进的养殖现场示范天府肉鹅的强制换羽后,他高兴地说道。
“天府肉鹅配套系”是我校2012年正式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的具有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鹅配套系,具备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好、肉质优良等特点。该配套系父母代母鹅初产年产蛋量远高于国内外大中型鹅种,商品代肉鹅生产性能优于大多数中型肉鹅品种。
为了推广天府肉鹅配套系,分队成员多次深入到养殖场,实地现场向养殖户讲解天府肉鹅种鹅饲养过程中如何进行育成期鹅群的饲养、如何进行人工强制换羽以及人工强制换羽前后的饲养管理、疫苗注射等技术要点,以及夏季主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通过队员的现场示范与实践,养殖户直观地了解了天府肉鹅饲养管理要点,学会了注射疫苗及强制换羽等技术的规范操作。同时,分队队员也通过动手操作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
普及先进技术,助农实现增收梦
在德阳市旌阳区和在甘肃陇南武都区,分队队员还实地向四川白鹅反季节繁殖示范养殖户介绍如何在夏季高温天气保证反季节鹅群正常产蛋的技术要点。
四川白鹅反季节繁殖技术是我校与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总站通过长期研究形成的较系统的研究成果,通过该技术成功地实现了种鹅在5-8月非繁殖季节正常生产。应用该技术饲养的种鹅,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同类技术先进水平。分队队员在现场除了给养殖户讲解采用地下水降温,覆盖遮阳网、勤换鹅群洗浴用水、增加鹅群运动量、按时开关圈舍门来防止鹅群抱窝,以及保证圈舍的干燥等技术要点,还向养殖户介绍了夏季易感疾病的预防、治疗,日常消毒防疫等管理要点。
据队员王定敏程介绍,分队普及的四川白鹅反季节繁殖技术能够帮助四川白鹅在大多数鹅种都停产的夏秋季节正常产蛋,以填补商品鹅市场短缺,每只母鹅在反季节繁殖生产的利润可达正常繁殖的3-4倍,最高时达到饲养一只母鹅可获得200元以上的纯利润。“虽然有些辛苦,但是看到我们的付出能够帮助农户增收,一切都是值得的!” 王定敏程兴奋地说。
据悉,2013年,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团动科分团共有4支实践分队,队员们分赴全国各地,充分发扬“川农大精神”,坚持深入到生产一线,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实践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成才梦”,帮助涉农企业和农户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增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