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创新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提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水平,农学院任万军教授课题组按照现代项目管理原则开展了“西南地区水旱轮作模式调查”,推动大学生“项目助推式”暑期社会实践,目前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据悉,今年是该课题组实施“项目助推式”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年,以“行前强化培训、行中动态跟踪、结束后参与式总结、全过程指导”为原则,旨在为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专业指导和经费支持。调研主题“西南地区水旱轮作模式调查”是基于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种植模式与水稻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而提出的。
课题组在全院公开招募了61名大学生组建了6支暑期社会实践分队,并为每个分队提供一定的调研经费支持,分别在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南山地、云南、贵州、重庆展开调研。临行前,课题组对队员进行了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和农村社会调研方法的集中强化培训与讨论,并专门建立了“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QQ讨论群,及时讨论和解答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目前反馈的调研情况看,各分队成员调研热情较高,在QQ群中的讨论十分活跃,调研工作进展顺利。
另外,课题组还组建了一支由3名研究生和3名本科生同学组成的核心调查团队,探索“研究生+本科生”联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调查团队由农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陈勇老师带队,赴平原地区的温江、崇州、都江堰、广汉,以及川中丘陵区的遂宁安居区、资阳雁江区和简阳市等区县的13个乡镇,走访并完成了500余户水旱轮作模式种植农户及10户种粮大户的调研,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