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动科学院别出心裁。在传统的室内动员大会外,新增网络渠道:在学院微博、微信上推送社会实践的即时资讯及相关信息,同学们再也不用担心遗漏相关内容。
在如此贴心的线上线下双渠道的宣传下,动科学子踊跃参与到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全院共组建68支实践团队,实践主题涵盖红色文化、科技助农、专项调研、川农精神、公益支教等多个方面。
重走长征路,感悟长征情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响应“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精神永放光”的号召,“红军小分队”开始了他们追溯红色历史,感受长征精神的故事。
他们走进雅安市芦山县,缅怀先烈,学习红军精神;他们访问红军将士,聆听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感悟革命精神;他们重走长征路,与其他团队分享实践经历,发扬长征精神。
他们说:“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艰苦奋斗,追寻梦想。”
寻传统文化之迹,唤保留传承之情
一年的沉淀,一年的酝酿。今年七月,寻陌继续上路,奔赴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为传统工艺而来,只为能“挽留传统,拥抱现代”。
石磨、缝纫机、弹棉花、放电影。队员们表示,他们是在寻传统文化之迹,唤保留传承之情。“那些渐渐失落的老工艺,我们想尝试去挽留,挽留的是逝去的那段历史文化;接受并悦纳新兴科技带来的便捷。”
向着光亮那方,我们携手前行
伸出双手,帮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放平心态,尊重黑夜中依然前行的视障人群。“你是我的眼”团队聆听并感受了视障人士健哥的故事、盲人按摩背后的酸甜苦辣、视障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希望把在黑暗中摸索出的点滴真知、启发,影响更多的人。同时,志愿者们也发出呼吁:对“弱势群体”不是用可怜和同情的眼光去对待,而是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关心、善意的包容和平等的尊重。
“向着光亮那方”团队通过回收废弃的羽毛球,再加工成各种精美的挂饰。这不仅是羽毛球的重生,还是一次公益行动。志愿者们把义卖所得购买了作文辅导书,送给凉山则觉小学的小朋友。
这些团队心怀公益的梦想,更是用别样的方式抒写精彩。
科技助农在路上,禽畜养殖福万家
学以致用,同时在实践中学习。这是大学生发挥并提高自身价值的好办法。“中国梦三农情科技助农”团队即是如此。
团队志愿者走进乡村,结合专业知识,帮助农户得到更加科学的指导;通过实践操作经历,丰富课堂知识储备。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既是帮助别人,同时也是锻炼自己。
据悉,动科学院还成立了多支队伍参加“三下乡”专项社会实践。这个暑假,动科学子社会实践百花齐放。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