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川农】营建和谐“林”家文化构筑成长精神家园

2017-04-07 16:46:12作者:林学院 来源:林学院 点击数:

  


  编者按:在百余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形成了以“川农大精神”为实质的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员工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长期以来,26个学院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本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感受数万师生在自由的空气中呼吸、展翅翱翔,播种理想、突破创新的校园文化生活。(联系人李劲雨,电话028-86293317。)

  ………………………………………………………………………………

  “不知能否学好专业,毕业后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是林学院每年针对新生问卷调查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反映出新生对专业前途的担忧,是内心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自然流露。

  为此,林学院通过营建和谐“林”家文化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专业认同感,在教育实践上逐渐形成了“树木树人,至美至真”的文化育人理念。独特的文化环境就如同一坛好汤,学生进了这个环境,好比泡菜原料投入汤料之中,时间一长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最后形成具有特色人格、健康身心、满腹经纶、孜孜追求的专业人才。

  精心打造硬环境,烧制一个有林家独特文化的好“坛”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由中国著名林学家梁希先生写下的诗词,赫然显现在院网的首页刊头。这不仅是每一个林业工作者心中愿景,也是林院教师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

  从学院新生报到处的布置到校友接待点的设计,从院徽设计到晚会入场券印制,无一不坚持融入“林”家元素。在林园楼的走廊、橱窗里,大家可以看到,除了学院发展历史、专业介绍外,师生系列摄影作品《春之美》、《夏之韵》、《秋之魂》、《冬之味》从繁花似锦、绿意盎然到满目金黄、白雪皑皑,共同感受着季节变迁。无形中,让林家铺子的每一位新成员了解林业,爱上林业,并立志要实现林家人“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美好愿景。

  潜心编织软环境,调制一坛泡菜的好“水”

  每年新年晚会,林学院无不有意将“林”的概念融入其中,如:“众木成林”、“林添新绿”、“林风翠韵”“爱林一世”等饱含主题的晚会,力图让“爱林、学林、投身林业”这一意识贯穿于学子们的整个大学生活,另一方面鼓励全班上阵,力图让每位新生有锻炼展示平台,每一年的新年晚会都是“小鲜肉”们创新、展示的大舞台。

  每年毕业晚会,节目质量不是学院唯一的关注点,毕业小班的参与度才是重要考量。因此,毕业班几乎是全班上阵,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共同怀念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同学间的点点滴滴。

  每次晚会,学院都坚持让老师参与其中,在主题背景的(征集)设计中,专业设计的老师会与学生组共同讨论方案、斟酌色彩、修改海报、制作背景。每台晚会都会为老师们预留一个节目,唱歌、走秀……没有老师会拒绝上台,因为贴近学生、关心学生,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每次晚会,气氛最好、最高潮的部分,一定是老师们的表演!这不是因为老师表演的多好,而是让我们同学感觉到与老师更近了”这是同学们的感言。晚会中,院领导会与同学一同点燃蜡烛,唱起生日歌,祝福同学生日快乐,气氛热烈、情义浓浓。晚会上,由同学们微信投票选出的最幽默、最帅气、最可爱的老师会登台向师生送上新年祝福。晚会中,教师们众筹的上万元的新年压岁大红包,也让同学兴奋不已,大家共同营造的这种和谐、温馨融洽的氛围,营造了师生们家庭般亲切和睦的环境。

  此外,在学生党员发展中,全体教师党员积极参与,与发展对象谈话,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生活中,为了实现一名藏族学生毕业登台表演的愿望,尊重每个学生心底的呼声,学院党委书记要亲自上台与学生同唱“扎西德勒”;在运动会上,总少不了老师给同学加油打气、呐喊助威的身影,教职工组的比赛中也总少不了从头至尾竭力摇旗呐喊的学生啦啦队,为班主任、专业老师鼓劲加油。

  用心发掘调味剂,配制一包泡菜的好“料”

  学院着重将一些校内普遍开展的“规定动作”结合专业特点变成极有特色,广受欢迎的“自选节目”。例如:为加强寝室文化环境建设,特开展“专业让生活更美好”寝室设计大赛。借鉴“交换空间”的方式,为参赛寝室划拨经费,由木科室内设计专业同学担任设计师,利用专业元素(树叶、昆虫标本、木制品等)装饰寝室。大赛实现了3个目的:一是有效地吸引了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指导;二是提高了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实战能力;再次,打造了具有林家文化氛围的特色寝室。

  在第二课堂中,由专业老师牵头指导、全院110名同学积极参与“百人百勺”制作大赛,详实地呈现了一块块方木如何经过同学们的精心设计、耐心挖凿、仔细打磨,变身为一把把精致的木勺。由设计专业学生组成的“绘梦者”团队将采风收集的藏族建筑装饰纹样,进行颜色分析、通过扎染等方式制作成特色抱枕。产品设计的3位学生,发挥专业技能,历时一个多月,悉心制作成成都校区图书馆模型。凭借自主设计制作地极简躺椅获得第五届国际木作艺技能大赛一等奖的木匠哥彭博聪同学谈到参赛感受时说:“当你看过一千张椅子设计图后,脑海里浮现出的那一把椅子就是你的灵感。每天赏析木作图片、视频,每月在寝室做三四次木质小玩意儿,对每一个小零件都精心打磨,靠手一点点摸,一点点刨出木头的弧度,用感知一点点去平衡木头的美,这个过程也是美的享受。”这些正是林院人努力营造的至美、至真文化。

  着力构筑校友与学生的“林”距离沟通平台,互帮互助、薪火相传,这也是林学院的文化特色之一。当打算出国的学生苦于不知如何选择国外大学,如何与教授联系时,林学院留学生管理群里的师兄、师姐会热情地提供帮助,将他们曾经也获得过的帮助传承与传递。当晚会视频中,传来8位正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海外高校继续攻读学位的林院学子对师弟师妹的良好祝愿和对母校的美好祝福时,此时激起的是林家学子奋斗的激情和身为川农人的自豪!

  年逾花甲古稀的老前辈们,虽行动不便,仍相互邀约,150余人共贺母校100周年和110周年华诞。他们坚持将自己一生在林业上积累的珍贵图文资料赠予学院,坚持再登讲台,将在林业事业上的感悟进行分享,多次叮嘱在场的志愿者、林家后辈要刻苦学习、投身林业,回报社会,林家学子深受感染,备受鼓舞。

  学院倾力打造绿色林院文化品牌,努力营建林家铺子的“家”文化,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形成一种强力的磁场,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学子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影响和浸润,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院找到归属,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实践,去干事创业、去奋斗成才。

  林家前辈“三驾马车”(罗承德、胡庭兴、张健)是林家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林家文化也吸引着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的林恬恬、毕业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谢九龙博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在领域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11篇的岳楷等林家后辈,毅然回到林家铺子实现自己与“林”有约的梦想。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