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四川农业大学红番科创队科技下乡助振兴

2025-08-25 10:16:08作者:周思远 来源:信工学院 点击数: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ACU工作室“算启农新,八域兴乡”项目团队组织八支特色实践小队奔赴四川各地基层乡村,开展科技助农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红番科创队”聚焦智慧农业与科技创新,深入乡村一线,以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农业,用青春智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番茄大棚内景 周思远摄

深入田间问需,对接乡村发展难题

在实践活动中,红番科创队充分发挥信息工程专业的技术优势,围绕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数字化转型、病虫害智能监测等核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科技服务。队员们不畏酷暑,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户、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技术瓶颈、管理难点和实际需求。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团队发现,许多农村地区仍普遍存在农业信息化水平低、种植管理依赖经验、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对此,红番科创队提出“科技+农业”的解决方案,利用专业技术为农户提供精准智服。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在基地负责人邓锦的带领下参观农业基地 周思远摄

科技守护“红果”,助力番茄产业升级

番茄的健康生长离不开科技赋能。在传统农业模式下,病虫害防治往往依赖农户的经验判断,存在反应滞后、误判率高、用药不精准等问题,不仅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通过孢子菌浓度检测仪器,能够精准预警番茄病害风险,使植株生长状态实现全程数据可视化。基地负责人邓锦表示,在农业人才短缺的今天,现代化仪器正成为年轻一代投身农业的得力助手。

图为基地负责人邓锦为社会实践队员介绍孢子菌浓度检测仪器 周思远摄

扎根大地成长,践行强农兴农使命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而青年学子更应肩负起“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红番科创队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调研成果落地转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服务模式,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推进农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周思远)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卢艳丽教授团队发现蓝光受体:调控玉米“催花”突破光周期限制,推动热带优良基因“温带安家”
    卢艳丽教授团队
  • 我校团队成功研发治疗浅表创伤及骨骼肌炎症的给药递送系统
    我校团队成功研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