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植物在高钙环境中的适应策略为生物矿化固碳提供新思路

2025-04-21 15:16:26作者: 来源:风景园林学院 点击数: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高素萍教授团队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了垩腺代表植物岷江蓝雪花体外积累碳酸钙(CaCO?)的碳源来自大气CO?,阐释了植物在高钙环境中的独特适应策略,为理解垩腺植物生物矿化固碳过程和钙调节提供了新方向。

生物固碳是一种自然、生态、低成本的碳汇方式,在全球减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矿化固碳是指通过生物代谢活动将大气CO?转化为难溶性碳酸盐(如CaCO3和MgCO3等)的过程。因碳酸盐沉淀物本身是构成地壳岩石的基本物质之一,不会像光合作用固定产生的有机物那样会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CO?形式重回大气。因此,普遍认为这种固碳过程更加稳定和持久。尽管前人已发现一些植物通过特殊腺体(如垩腺)分泌离子在体外形成白色结晶物CaCO?,这类植物统称为垩腺植物,但至今尚不清楚这些CaCO?与大气CO?的关联,以及其生物矿化的生态意义。

岷江蓝雪花垩腺分泌物结晶成分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供图

高素萍团队通过对岷江蓝雪花进行碳排除等实验,结合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发现在高钙环境下CaCO3积累显著增加,且高度依赖大气CO2,与土壤溶解性无机碳(DIC)无关。这种生物矿化碳的作用主要发生在白天,其碳源随昼夜变化,白天主要来自大气CO2,夜间主要来自代谢性CO2。CO2在叶片内水合生成碳酸氢根离子,通过垩腺排泄体外,与Ca2+结合生成结晶。

本研究展示了垩腺植物利用大气CO?实现钙“变废为宝”的一种生态适应策略,为高钙土壤修复、碳固定技术开发提供了心的理论支撑。研究的新发现不仅深化了对垩腺植物生态适应性进化的认识,还为利用植物固定大气CO?、改良高钙土壤环境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方向,对开发新型生态碳汇策略发展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f134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学习教育简约务实 作风建设落地落细
    学习教育简约务
  • 学习教育简约务实 作风建设落地落细
    学习教育简约务
  • 低氧不慌!我校团队解锁鱼类耐低氧新路径
    低氧不慌!我校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