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资阳新农人关祖苹: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2025-04-06 19:24:42作者:胡佳音 来源:校友办 点击数:

  

央视网消息:回顾那一刻,关支书和村民们都难掩激动——2024年12月11日,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党群服务中心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随着村支书关祖苹宣布“线上集市累计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现场掌声雷动,直播间弹幕瞬间被“恭喜关支书”刷屏。

这位戴着细框眼镜的85后村支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蜕变,为“三无”乡村闯出一条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返乡创业:从质疑声中蹚出产业路

2013年,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关祖苹,带着“回农村去创业”的初衷,主动放弃了深圳的稳定工作,带着“蜗牛养殖”的梦想回到帽石村。

面对“大学生当农民”的质疑,他注册了“帽石牛”商标,建立了西南最大食用蜗牛养殖基地,在成都春熙路开设全国首家蜗牛主题餐厅。正当产业风生水起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的创业遭遇重创,不仅负债十余万,更面临村民的信任危机。

“遇到一个坎,就要想办法过去!”关祖苹没有气馁,转型肉鸡代养、青储玉米种植,带动89户村民增收。

2021年当选村支书后,他敏锐捕捉到短视频风口,注册“四川关支书”账号,以“西装+军大衣”的反差形象和年轻人独有的幽默活力,给广大网民留下深刻印象。

随后,他通过拍摄大量短视频记录村里的产业现状,透露出村里有闲置土地的信息。没想到这一通过网络“广而告之”的举动,吸引了业主前来流转土地,促成1500亩撂荒土地流转,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

数字破局:构建“云端集市”助农生态

2023年12月23日,“帽石村新农人线上集市”正式开播。

关祖苹创新“直播+溯源”模式,村民带着现挖折耳根、手工粉条等土货走进直播间,每件商品贴有生产者姓名,实现“从田间到舌尖”全程可追溯。首场直播吸引2500人在线,2小时成交838单,销售额突破1.7万元。

为破解农产品流通难题,关祖苹推动建设村集体经济冻库,协调快递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将物流成本降低40%。2024年,他发起成立“百村同行·助农联盟”,联合川渝40余村打造直播矩阵,开展助农直播千余场,带动销售额超2000万元。

从一个村到一个联盟,从无到有、从零开始,通过电商直播,他走出了一条普通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打开了一扇村民致富增收的新大门。在关祖苹的带动下,一座座乡村正在复制这一成功之道,沉寂的乡土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帽石村农产品远销北上广深,90岁村民李仲益通过直播卖出60支竹刷,收入300元。收到关祖苹送上的货款后,老人脸上满是开心与激动:“没想到我90岁了还能挣钱!”

共享乡村:激活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面对“谁来建设乡村”的时代之问,关祖苹发起“新村民招募计划”,吸引了116名城市青年以“留鸟+候鸟”模式参与乡村建设。

作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关祖苹将帽石村打造成网红直播村,构建“培训+实践+孵化”一体化平台,累计吸引20余名大学生开展助农直播实训,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突破30万元,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格局。

当选四川省人大代表后,关祖苹提交《关于加快农村线上集市建设的建议》,推动建立直播电商中心和物流网点。他创新“业主+村集体”模式,引进粮油企业盘活千亩荒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

2025年,受聘“资阳城市推荐官”后,关祖苹带着家乡菜籽油登上省两会“代表通道”,呼吁建立川渝三农主播矩阵。

从“蜗牛哥”到“网红支书”,关祖苹用数字技术重塑乡村经济生态,让“三无”村落蝶变为“云端集市”。

关祖苹的实践证明,新时代的“新农人”既能扎根土地,又能拥抱数字未来,用创新智慧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正如他所说“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当村民都成为‘兴农人’,我们的小康路就会越走越宽。”(报道员 胡佳音)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高原牧草团队在揭示披碱草高海拔适应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高原牧草团队在
  • 高原牧草团队在揭示披碱草高海拔适应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高原牧草团队在
  • 环境管理团队在水库温室气体减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环境管理团队在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