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亦是遵义会议召开九十周年。为了更好的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筑牢中华民族文明根基。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遵道行义·自强不息宣讲团成员开展:“行至遵义,践悟红魂”实地调研活动。重走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切身实地的体会遵义会议之伟大精神,亲身感受流淌在中华民族身上的红色血脉。
场馆里的精神丰碑,历历在目的红军足迹。1月12日,在团队队长袁斌燕的带领下,团队历经三个小时,实地走访了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陈列馆以及馆后杨柳街。遵义会议纪念馆最高处一面迎风飘扬的党旗带领我们走入这段转折历史。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红军革命战士群像,一张纸泛黄的报纸、手迹,破旧的冬棉衣,尚不精良的枪支弹械,展开的红军反围剿动态地图以及那幅红军战士离开苏区的告别油画桩桩件件都让我们离那段红色革命史更近一步,也更进一步表明了遵义会议召开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这次会议对指示中国革命正确方向的重大意义。“会馆中陈列的器物,让我感受到了1935年的历史厚重感,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用鲜血铸成的革命理想。”队员周凤鑫感慨道。
烈士陵园的英雄铭牌,顶天立地的英勇身影。1月13日,团队前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英雄。“威震四方”的白色石刻雕像上镌刻着革命战士的坚毅神情,“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纪念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是“邓萍同志之墓”,前来缅怀的群众们手捧菊花,停驻在墓前,认真阅读着张爱玲同志撰写的墓志铭,一股敬意油然而生。穿着红色志愿服的队员们,庄严的观看那刻满一整面墙的英雄铭牌与无名烈士碑,那是1334位在贵州牺牲的红军英烈,那也是长征精神的具象表达。香火环绕的红军坟,被群众摸到发光的红军卫生员铜刻雕像,安放着十六位无名烈士以及二十九位老红军骨灰的青松堂,每一处都留下了人民群众由衷的敬意。
创意园区的文化交融,情系群众的文化关怀。1月13日下午,团队来到1964年文化创意园,走进这个红色文化与奋斗生活的相互交融的世界。富有童趣的炮弹体验车最先抓住了我们的眼球,从炮口发射出来的环状烟雾与孩子们灿烂的笑颜交相呼应。三线建设存留下来的机械摆件,彰显着遵义群众的奋斗精神,也描摹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遵义的奋斗图景。文化创意园的建设生动体现出这座红色之城将红色资源用到极致,将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筑牢人民红色文明根基。队员杨泞嘉表示:“这就是独属于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感。”
重走红色旧迹,深入新时代遵义。感受这座城的人间烟火气,感受这座城绵延的红色基因,感受这生生不息的红色理想。持续发扬遵义会议精神,彰显川农学子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