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川农学子头顶骄阳赴秦巴,脚踏田埂助振兴

2022-09-01 09:34:09作者:周川钰 谢思月 钱虹宇 来源:资源学院 点击数:

  

为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帮助秦巴山区村民增产致富。2022年7月25日至8月6日,由四川农业大学15位青年学生代表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沃土育新苗——秦巴山区土壤培肥及特色产业规范化种植先行者”团队来到了四川省达州市通州区碑庙镇三上村,开展了为期14天的实践活动。

为更好的完成实践,实践团队详细拟定计划并在指导老师周伟和张婷雯的协助下学习相关农技知识、了解当地相关土壤地质等情况。同时,与达州市通州区碑庙镇三上村相关责任人取得联系并共同探讨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和宣传手册,以期扩大宣传影响力。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组织当地村干部及魔芋种植大户开展了当地珠芽金魔芋和水稻等作物种植与坡地土壤有机质提升配套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农用化技术等多场培训。本次实践,在进一步推广珠芽金魔芋种植、水稻精品种植的基础上,推动及普及当地土壤有机质提升及农业废弃物利用知识及技术,以期达到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加综合效益的目标。

点击图片翻到下一页>>

团队前往三上村党群服务中心实地调研

点击图片翻到下一页>>

团队成员前往魔芋种植地进行土壤采样

为进一步追踪土壤状况以调整后续作物栽培方案,团队分头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随后交至实验室展开成分检测,查看作物生长情况,以便重新制定测土配方。面对头顶的骄阳,团队负责人周川钰表示:“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导师指导并发挥技术能手示范带动作用,协调解决技术难题,推进强村富民,再苦再累也值得!”

点击图片翻到下一页>>

团队成员前往水稻种植试验田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点击图片翻到下一页>>

团队与四川欣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进行授牌仪式

截止今年九月,团队已面向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累计开展了10次技术培训,对当地农户进行农业废弃物再利用主题科普讲座8场,制作并发放技术手册1200余份,涉及农户300人次,盘活周边1000亩闲置土地,促进周边50余农户就业,全村人均年收入增2000余元,实践团队收到当地村委会表扬信2封,不断助力乡村振兴,有效提升了秦巴山区更广阔范围的珠芽金魔芋种植与水稻增产的可行性,为秦巴山区“10+3”产业发展和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通过连续三年试验跟踪及修订完善施肥配套栽培方案,团队水稻示范栽培效果显著。三上村村支书张盛昌介绍:“村民见到,示范基地去年运用施肥配套栽培方案后,水稻产量及质量提升和经济收益增长,今年集体投入150亩,在周伟博士等技术专家指导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精准施肥和水稻栽种,测产发现去年不到400kg的农田今年产量平均达到450kg,促进了村民的增收,让村民看到种粮也能带来良好经济收益,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该实践活动一直受到四川省科技厅《达州市珠芽金魔芋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试验示范》、《秦巴山区农田有机质提升技术科普培训》和《秦巴山区农田有机质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等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周川钰 谢思月 钱虹宇)

新闻链接: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2022/gn_0831/11006555.html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