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校园新闻网特开设【劳动赞歌】专栏。让我们一同聆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后勤人的奋斗故事。
蒋增军,现动力及修缮二科维修员。2000年2月12日,他来到了雅安校区的维修部上班,从此开启了与学校的“不解之缘”。2010年8月,因成都校区建设的需要,科室领导向学校申请把他从雅安校区调到成都校区工作。在工作的25年里,他严格执行水电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坚持把安全落实到位,以“装得安全,拆得彻底,修得及时,用得正确”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不断总结维修经验,确保自己与同事在维修工作中的安全,也强有力地保障了全校水电的安全运行。

普通的维修员
刚到雅安校区工作一个月左右的一个晚上,天下着大雨,他在巡查的时候发现有处主水管老化漏水。他没有把工作推到明天,而是立即向领导汇报当时的具体情况,并组织人员,从晚上七点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最终在他和同事们的坚持与努力下,更换了老化破损的主水管道。而彼时他和同事们全身已经湿透并沾满泥浆。经过这件事后,领导安排部门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待命,以防有突发事件能及时得到维修。于是在另一个晚上的一点钟左右他接到报修,学生宿舍一楼的一间寝室厕所下水道堵塞,满地粪水,整个宿舍里变得又脏又臭。虽然晚上值班只有他一个人,但为了同学们能有一个好的休息环境,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拿起了疏通器。在疏通的过程中,粪水四溅,裤子上、衣服上、脸上、头发上,全身上下溅满粪水。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人臭,总比一屋子的人都臭好嘛”,然后笑着露出他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在他那布满沟壑的脸上显得格外耀眼。有一年雨季,老校区综合楼旁的下水道堵塞,无法疏通,眼看雨水就要漫进综合楼。情急之下,他把管道凿开一个洞,由于操作空间有限,他又徒手把管道里的堵塞物一点一点掏出来。他说:“手被划出血是避免不了的,好在管道疏通了,不然一楼都要被淹完,学校损失就大了。”“在雅安工作期间,经历的事情太多了,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他说道。
2011年,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到了成都校区工作,担任维修班组长,主要负责日常水电的维修和学生公寓锅炉房的运行。特别在冬天,由于燃气不足,不管是打霜还是下雪,每天都得凌晨4:30起床,准时打开几个公寓的锅炉,确保学生在6点-8点之间能洗上暖和的热水澡。这项工作他一干就是三年。新校区启用初期,实验室少,但是需要做实验的师生多,为了不让水电供应不足对实验造成影响,他跟着部门领导,饿着肚子,带领班组同事们加班加点改造电源水源是那段时间的常态。而另一个常态就是当雨季来临时,夜间巡查,抗洪抢险。蒋师傅说:“不管在哪里上班,干啥子活路都要认真负责”。
校园的活地图
在常年工作摸索中,他熟练掌握了学校公共设施的供电给水线路走向,设备的配置和性能及各项设备的使用情况,为学校水电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给水管道爆管、污水主管道堵塞、教学实验楼断电跳闸等问题,都会找他到现场协助处理问题,或商量处理方案。他记得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新建食堂B区时,施工单位不清楚地下管网,把主水管给挖断了,当时水喷出五米来高。他来到现场,不顾全身被浇湿,还是钻进施工沟道仔细观察,迅速找到该主水管道的阀门并关上,及时解决了这次突发事件。长此以往,人们戏称他为校园的“活地图”。
一辆跟了他十几年的黄色电瓶车,一根自制的疏通“神器”,一个装满各种工具和零配件的鼓鼓囊囊的沉甸甸的绿色维修斜挎包,一张随时挂满憨厚笑容的脸,还有一副洪亮的嗓子,他就是这么一位普通维修师傅。他默默地为师生们提供着优质的服务,创造着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
他的故事,就像一首赞美诗,歌颂着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是校园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校园生活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