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赋能专业成长——生药学课程实践走进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

2025-11-21 14:23:11作者:李丽霞 审核:侯维 来源:动物医学院 点击数:

  

为深化生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精准对接医药行业人才需求,切实提升学生专业实操能力,11月19日,我校动物医学院李丽霞、邹元锋两位副教授带领2023级药学专业学生,赴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开展沉浸式教学实践活动,让课堂知识在行业一线落地生根。

生药学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天然药物来源鉴定、质量评价为核心教学内容,是连接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的关键桥梁。而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作为全国第三大、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不仅汇聚了川芎、川贝母等川产道地药材,更涵盖全国近千种常用中药材,既是川产药材走向全国的核心交易枢纽,更是高校开展生药学实践教学的优质校外基地。

“传统课堂上,学生多通过图文资料和标本观察学习药材鉴别,但面对市场上复杂的品种、多样的商品规格,往往会出现‘纸上谈兵’的困境。”李丽霞副教授介绍,为破解这一教学痛点,此次实践活动并非走马观花,而是经过了周密的前期筹备。课程组提前采用问题创设、案例研讨、任务驱动等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围绕药材产地溯源、道地性特征、质量等级评价、资源综合利用等核心议题开展前置研究,让学生带着梳理好的问题清单和背景资料走进市场,实现从“被动看”到“主动探”的转变。

在市场实践现场,教学指导精准高效。李丽霞、邹元锋两位老师全程采用“点对点”指导模式,针对各小组的研究方向,通过实物对比、手感触摸、气味辨析等方式,细致拆解药材鉴别要点,手把手传授“看形状、摸质地、闻气味、尝滋味”的实操技巧。活动特别邀请成都市药品检验所专家及市场资深从业人员现场助阵,针对学生在调研中遇到的“真伪鉴别难点”“规格等级差异”等个性化问题开展一对一答疑,及时扫清实践障碍。

“以前在实验室看的丹参标本都是标准化处理的,今天在市场上看到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式的丹参,才真正理解道地药材的品质差异。”2023级药学专业学生张同学拿着刚鉴别完的药材感慨道。此次实践让学生在真实交易场景中验证了课堂理论,不仅夯实了性状鉴别、真伪区分的核心能力,更对中药材市场规范、质量标准及行业动态建立了直观认知。

“专业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保障用药安全、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石。”邹元锋表示,此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让教学从“书本理论”走向实战场景”,不仅让学生精准把握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更强化了其专业责任感。未来,动物医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依托优质校外实践资源,为医药行业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求学记】丁明月:在征途中蜕变
    【求学记】丁明
  • 【求学记】丁明月:在征途中蜕变
    【求学记】丁明
  • 【求学记】丁明月:在征途中蜕变
    【求学记】丁明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