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我校动物营养研究所主办的“动物营养与人类健康”天府论坛系列报告第一场在成都校区七教1208会议室举行。论坛特邀专家、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李福勇研究员带来题为“通过非工业化饮食重塑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并改善心血管代谢健康”的高水平学术报告。
报告由动物营养研究所动物营养前沿交叉研究室主任冯斌教授主持,我校师生80余人通过线下或线上参加报告。李福勇研究员结合其最新研究,从“宿主与微生物互作”和“营养与微生物互作”两个维度系统介绍了其今年来的研究体系及学术成果,然后重点结合其2025年3月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研究成果,阐述了非工业化饮食重塑人体消化道微生物功能,增长有益菌罗伊氏乳杆菌在肠道的停留时间,以及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的前沿发现。
在长达近4个小时的报告和交流中,李福勇研究员从研究背景介绍、科学问题的提出到试验设计和结果的呈现,循序渐进,引人入胜;以生动易懂的方式,向听众阐述前沿研究。互动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交流,问题涵盖非工业化饮食的概念、试验设计细节、宿主影响肠道微生物定植的可能原因、罗伊氏乳杆菌的选择等多个方面。会后,多位老师和同学就就自己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感兴趣的问题请教李老师。李研究员对每个问题均作出细致而富有启发性的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深入。
本次报告不仅推动了我校师生与校外专家的学术交流,也拓展了我们在动物“营养-宿主-微生物互作”领域的学术视野,为相关学科的学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主讲人简介:
李福勇,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引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兼任Microbiome杂志副主编。长期致力于消化道功能微生物组这一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结合组学技术、分子微生物学技术及经典微生物学技术,阐释了消化道微生物与宿主在营养和遗传层面的交互作用,揭示了消化道微生物对于宿主的适应性进化模式,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学术成果。共发表SCI论文36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Microbiome(3篇)、iMeta等杂志发表论文13篇,包括高被引论文2篇、杂志亮点文章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