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90周年,7月4日至9日,“青马工程”第十二期主体班、第二期西部计划专项班的70名学员围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主题,通过系列专题理论学习、重走长征路“行走的思政课”、乡村调研、现场理论宣讲等学习实践活动,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用青春足迹探寻红色记忆里的奋斗密码。
专题学习夯实理论根基
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雪松教授以《如何成为一名青年政治骨干》系统阐述理论学习对提升“政治三力”的核心作用。档案馆馆长潘坤教授以《红色档案中的“川农大精神”》依托丰富的图文影像资料回溯了学校艰苦卓绝的办学历程,生动讲述了代代川农人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宇教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共同富裕的秘笈》专题通过历史纵览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次伟大飞跃”;赵国友教授《大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剖析》带领学员共同探讨怎么学好马克思主义原理。此外,学员们还集体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导读》以及经典著作研读方法论等内容。朋辈导师罗磊、林叶子结合西部支教经历,以鲜活故事分享诠释“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建功西部报效祖国”的青春选择。

重走长征路淬炼信仰之火
在建川博物馆抗战馆,学员们透过泛黄家书感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家国情怀,站在泸定桥纪念馆凝视22根铁索前,亲身体验“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生死抉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雕塑前,学员们齐诵《七律·长征》,青马学员朱梓颉谈到:“当奔腾的大渡河水声与《七律·长征》的诵读声共鸣,才真正理解‘理想高于天’的重量。”

红色微宣讲凝聚奋进力量
“伫立这片红色土地,仿佛看到当年红军战士们在湍急的大渡河畔冲锋的身影,听见铁索桥上木板撞击的轰鸣与冲锋号角的回响,我们深刻体悟到革命先烈们在绝境开路的艰辛,也更坚定投身乡村基层一线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决心。” 大渡河畔、泸定桥头,学员们用“故事接龙”开展长征精神的宣讲。后续,青马学员将继续挖掘整理红军长征在四川留下的红色烙印和蕴含的时代价值,深入学校、基层、社区通过乡村支教、坝坝会等方式开展宣讲,录制“新时代的长征路”系列视频,开展专题调研,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凝聚奋进力量,赓续红色血脉的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