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动物医学院符华林教授应蓬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邀请,赴当地开展"春夏季节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防控技术"专题培训。来自蓬溪县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负责人及养殖户代表共100余人参加培训,为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符华林教授结合春夏季节高发的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系统解析了细菌内毒素污染的致病机制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重点讲解了养殖环境消杀、饲料安全管控等综合防控技术。针对我国"减抗"行动要求,他创新性地提出中药制剂在内毒素防控中的应用策略,阐明中药在调节免疫、清除毒素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养殖户提供了绿色安全的替代方案,助力筑牢动物疫病防线又推动畜牧养殖向生态化、标准化转型,为农民增收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保障。
参训养殖户普遍反馈,技术方案实操性强,为解决夏季仔猪细菌性腹泻、禽类败血症等常见问题提供了有效指导。


6月12-14日,科技下乡万里行肉牛产业73团首席专家、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常见病诊疗岗位科学家左之才教授团队成员、四川肉牛创新团队肉牛主要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岗位专家、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马晓平副教授及团队成员临床兽医学系王娅副教授、张坤老师,四川农业大学西藏特培学员索朗卓玛一行应邀随广元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尹萧,昭化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青云峰主任、王晨懿,昭化区卫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梁平,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科教股辜月、昭化区太公镇白头村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驻村工作队员姜尧章赴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广元市银芮家庭农场”等开展肉牛养殖技术服务指导。
据“广元市银芮家庭农场”董事长赵志明介绍,该场养殖育肥牛约200-300头,母牛约200头。目前受牛价行情低迷影响,该肉牛养殖场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专家团队走访发现,育肥牛及母牛被毛短而密、富有光泽、步态稳健、反刍规律,总体来说该养殖场母牛及育肥牛的营养水平良好。但通过同工作人员交谈发现该场疫苗注射免疫程序存在一定瑕疵,部分牛群存在免疫空白;另外驱虫记录并不完整,无法完全追溯每次驱虫时间及药物及剂量。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团队建议一是要根据本牛场的实际情况抽样调查重大疫病的抗体水平,科学制定年度免疫计划,确保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强制免疫100%覆盖。二是要定期开展粪便寄生虫虫卵计数调查,针对性选择驱虫药。
马晓平一行与当地工作人员及养殖户一行进行了简短的座谈交流,针对个别养殖场忽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免疫的问题,马晓平谈到:“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或者慢性传染病,该病可通过吸血昆虫(蚊、蝇、蜱)传播,因此日常体外寄生虫的驱杀很重要;另外环境也是该病的一个重要传染途径,比如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器械均可传播该病。”专家一行进一步建议当地牛场全群注射5头份山羊痘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同时,马晓平强调“夏季来临,严防高温高湿导致的肉牛热应激甚至中暑死亡”。
团队在昭化区开展的技术服务过程中,通过座谈和现场走访,专家一行耐心解答了养殖场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推动了昭化区肉牛养殖业的发展。

专家团一行调研广元市昭化区银芮家庭农场肉牛养殖情况并进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