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与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专家应邀来校交流

2025-05-07 16:37:40作者:丁金金 审稿:侯莉 来源:小麦研究所 点击数:

  

4月27日-5月3日,应小麦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邀请,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Rose McNelly博士与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高级科学家黄鑫博士来校开展学术交流。

在专题学术报告会上,小麦研究所副所长江千涛教授以及作物学科50余名师生参与现场讨论交流。Rose McNelly博士以《利用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自然变异解析谷物胚乳淀粉形成的遗传因素》为题,对谷物胚乳淀粉代谢的遗传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阐释,深入剖析了相关遗传因素,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黄鑫博士以《无麸质饮食革命中的燕麦价值重构》为题,深入解读了燕麦蛋白特性与淀粉品质研究的最新突破,让与会人员对燕麦在食品领域的潜在价值有了全新认识。现场互动频繁,学术氛围浓厚,与会人员围绕谷物加工技术创新、功能食品开发等热门议题,与两位专家展开深度对话,碰撞思想火花。

访问期间,两位专家与江千涛教授团队就“小麦品质性状精准调控技术研发”合作项目进行专题研讨。双方针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路径、燕麦功能成分产业化开发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深入探讨和可行性论证。经过交流,双方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享种质资源数据库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专家团还专程前往惠和小麦育种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在基地,他们现场考察了小麦新材料的田间表现,对育种团队在小麦淀粉品质调控、抗逆种质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来访交流,为我校师生带来了国际前沿的学术知识,拓宽了研究视野,更为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的国际合作搭建了新的桥梁,有力推动了我校作物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专家简介:

Rose McNelly博士,2020年本科毕业于剑桥大学,2024年博士毕业于约翰英纳斯中心,长期从事小麦淀粉颗粒的形成和起始机理研究,主要通过对小麦祖先种节节麦淀粉粒形态进行GWAS分析,鉴定出影响籽粒淀粉粒分布和颗粒大小的关键基因。曾受中央国际电视台邀请,讲述小麦的起源和淀粉形成机制,获得约翰英纳斯中心基金会科学传播卓越奖。

黄鑫博士,芬兰自然资源所高级科学家,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谷物加工和谷物化学分析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大麦燕麦的蛋白质和淀粉的品质。曾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典进行博后科研访问,在芬兰食品工业界也有研发工作经历。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在我校青年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重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