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202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拉开序幕,都江堰校区200多人走进初赛场。这是基础教学部主动组织孵化的又一场比赛:前一个多月里,老师们在课堂上集中宣讲比赛,举办往届获奖同学分享经验会、举行英语竞赛模拟考试、开展面对面竞赛答疑……活动覆盖500余人次,系统化助力同学从兴趣走上竞赛平台。这贴心的助力服务,是基础教学部依托"基础课+社团"“基础课+竞赛”双轨培养机制,打造"以赛促学、以文化人"育人生态的创新实践。
破壁联动:打造多元育人"智囊团"
学校推进社团改革后,基础教学部负责指导和基础课程相关的9个社团。以此为契机,基础教学部不断深化“课程-社团-竞赛”三维联动,丰富育人实践,催化创新人才培养。
一方面基础教学部把社团、代表队作为学生的第二指导课堂,深化师资赋能,推行“1+N”指导模式,即由课程骨干教师担任专业主指导,课程团队其他老师协同,并适时联合校外行业专家组建复合型导师团。另一方面,基础教学部还在紧张的经费中单列近2万元支持社团课堂和活动。专业化团队、充足的经费保障,让教师在课堂、社团中扎根创新,把课堂知识转化为社团项目任务。今年3月,基础教学部推出“12125”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基础课+思政,基础课+数智,基础课+社团,基础课+竞赛,基础课+服务五项行动,为推进社团专业化指导、体系化治理、打造“基础课+”品牌竞赛擘画蓝图,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服务专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
靶向培育:构建分层进阶服务体系
在基础教学部“12125”行动指引下,基础教学部系部负责人在课程、社团、竞赛中紧盯育人成效,倒逼教学创新改革。
扎根课堂。鼓励教师队伍全方面培训,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研讨。外语教学部推广海报式课堂英语演讲,精选教育强国、川剧、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体育教学部研习“运动项目技术关联式学习”“技能结构化运用”,打通运动界限。教师在教改项目、教学基本功大赛、课程思政大赛等获得省级以上立项或奖项10余项次;
精耕社团。指导责任落实到人,负责人牢牢把握社团意识形态责任,积极融入思政教育,广泛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模拟培训、大学生英语竞赛培训、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系列培训、体育运动项目常规训练指导等,年均覆盖2000人次。
瞄准竞赛。各系部筛选竞赛平台,定制系统化指导方案。系部重点瞄准3-5项赛事,从前端宣讲动员,到选拔人员报名,带队指导参赛一条龙接力服务。
辐射带动:形成育人品牌新范式
体育教学部邸晓伟老师是滑雪发烧友,在“课堂、社团、竞赛”的系部发展模式中,积极探索,组建滑雪队,与融创雪世界签订协议,选拔学生带队训练,滑雪队成立2年多已经连续斩获四川省大学生滑雪挑战赛获团体总分第一,还参与了全国大学生室内滑雪比赛、第2届中国大学生室内滑雪联赛、第3届全国高校教师滑雪挑战赛和第11届大学生滑雪挑战赛(总决赛)等多项赛事,滑雪已经成为体育教学部新增的一项运动品牌。
依托于校内外平台资源,系部延伸课堂,凝练特色活动,体系化指导发展。三年来,密切与都江堰外事办、都江堰融媒体中心、都江堰社科联、融创等联系,拓展实训平台和机会。推荐学生参与录制央视文化教育节目《跟着书本去旅行》系列栏目,指导学生拍摄记录川剧国粹获得《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省三等奖,开展“用外语讲好都江堰故事”系列活动,推行"基础建模-案例拆解-实战推演"三阶课程,助力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在全国赛事上突破。近三年,指导学生参与排舞、武术、滑雪等竞赛获得省级奖项30多项,形成"一社一品,一系多品"的繁荣格局。
当前,基础教学部正进一步推动“12125行动计划”,在课程思政融入、实践平台搭建、数智技术创新、精细精准服务等多方面发力,打通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壁垒,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育人画卷上谱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