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我校薯类研究团队携手自贡市、富顺县政府,在富顺县兜山镇天府村举办马铃薯高产示范会,聚焦川南秋冬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现场会由农学院副院长王强教授、学院郑顺林教授带队,国家重点实验室傅竞也副教授、农学院杨翠芹副教授和科技处蔡诚诚等专家参与示范活动。
在300亩核心示范基地,川农大薯类团队专家郑顺林教授对示范田推广技术进行了介绍。该示范田采用“壮苗早发、减密壮株、严防病虫、精准施肥”为核心关键技术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有效克服了富顺等川南地区秋天高温高湿、下种困难、容易烂薯的生产问题,拓展了马铃薯的播种弹性,其科学性、实用性强,社会经济效益明显,为川南马铃薯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此次测产验收专家组成员包括薯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潘海平研究员、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二级调研员陈德全高级农艺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胡建军和陈涛研究员及省薯类创新团队副首席沈学善研究员。经专家组现场测产,示范田“希森3号”鲜薯亩产量达6300余斤,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28%以上。

在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富顺县党委副书记肖晓刚、副县长刘尧洪高度评价示范会的价值:“此次活动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特别是智慧农机具的现场演示,为丘陵地区农机化转型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样板。”自贡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邱贞霖、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沈吉伟和兜山镇党委书记张文彬及相关工作人员围绕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展开深入交流。会上,基于当地马铃薯种植现状,多位专家就富顺马铃薯产质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薯类研究团队负责人王强介绍,团队始终以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双轮驱动发展。面向未来,团队将深化与当地政企合作,重点在品种筛选、全程机械、绿色栽培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川南冬薯产业提档升级,为擦亮“天府粮仓”品牌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