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钱前院士应邀到访我校,在成都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带来了一场题为“杂交水稻三系两系到一系”的学术报告,吸引了来自全校的20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学伟教授主持。

钱前院士在报告中指出粮食产量提升关键在于种质创新,并系统回顾了我国杂交稻从“三系”“两系”到“一系”的研究进程。报告详细介绍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研发“三系”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与协作攻关,三系法成功为杂交水稻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推动国际水稻杂种优势研究的深入发展。在“三系”基础上,我国科学家进一步突破“两系”杂交水稻技术,简化育种程序并提高制种效率。之后,报告深入探讨了“一系”杂交水稻的前沿研究,涉及利用无融合生殖、孤雌生殖等诱导技术,固定水稻杂种优势,并通过对无融合生殖进行阐述介绍其对水稻的诱导率、结实率、粒长等的影响。
在自由交流环节,钱院士热情地与参会师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报告专家简介:
钱前,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通过将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在水稻种质资源发掘创新、重要农艺性状解析与分子育种等领域取得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二等奖(排名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及省部级科技奖励十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育成品种10个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2019-2024连续六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