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教育大会吹响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教育家精神,本网推出【强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专题栏目,报道你我身边爱岗敬业、潜心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的一线教师们,倾听他们默默育人的点滴故事。
座右铭: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个人简介:张劲松,中共党员,四川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农业大学第十一届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公共管理学院督导组组长),2018年四川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特等奖获得者,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孵化导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三十年,主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潜心一线,深耕讲台
新时代,不仅对学生有新要求,老师的教学也必须要“新”,2018年四川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特等奖获得者农村区域发展系的张劲松就是这样一位与时俱进的老师。“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学生的步伐。”张劲松表示,现在的学生比起以前更趋于个性化,他们关注的东西、对知识的要求等都不一样,这也驱使着老师坚持学习,不仅是学习新的知识,还要学习新的思维和态度。因此,他常常在课堂中引入潮流时事,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面对获得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特等奖这一川农最高教学荣誉,张劲松显得冷静而谦虚,他认为,这个奖不是仅靠个人的努力就能获得的,这离不开学校、学院和教学团队的重视与支持。教学大纲、教案、意见建议等都是教学团队集体智慧的体现。谈及自己的教学理念,张劲松始终坚守三个关键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心理健康素养。他表示;“对于教师而言,这三者都不可或缺。教师应具备责任感、诚信精神和敬业精神,要掌握专业知识,要了解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要将不同的学科与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以更好地传播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能够与不同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在30年的教学工作中,张劲松总结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心得。他认为教学工作有四个重心,第一要保证课堂学习效率,教授好核心知识,注重引领学生对知识的思维扩展。第二要“寓学于趣”,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松弛愉悦的学习氛围,融入有趣的案例与故事,让学生在欢乐中掌握好所教授的知识。第三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知识服务于实践,在教学中融入时代问题,通过当今社会现况与国家方针,将复杂的理论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第四是要对向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保持批判与继承的态度,让学生在批判与继承中有得创新。
倾情关爱,心系学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主任对于本科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30年来,尽管早已是教授,张劲松依然坚持担任一线班主任。担任小班班主任期间,张劲松将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转变为注重引导、强化服务、积极包容、加强自律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用爱与行动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每一次小班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张劲松都坚持亲自全程参与,绝不漏掉任何一个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在班级日常管理之中,张劲松鼓励小班学生设立自身目标与集体目标,时刻关注小班目标的实现进度,运用组内互助等方式共同营造良好的学风。同时他善用本班或学校其他优秀学子的榜样力量帮助小班成员明确成长方向,激励小班成员不断努力。
在与学生交流时,张劲松认为老师一定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视角进行交流,只要平视才能看到学生内心的细微变化。“老师既要做学生的老师,也要做学生的朋友。老师还要承担一种家长的责任,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努力和配合,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由于与同学的年龄差距较大,张劲松深刻认识到自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了解学生的诉求与关注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并且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沟通不仅仅是说话,而是一种能力,而运用这种能力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避免矛盾的深化,在处理矛盾、冲突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平等公平地处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问题,同学与老师之间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真正发现问题关键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017届毕业生唐娟(化名)是张劲松老师曾经所带小班的学生,当时唐娟因家人的意见而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转专业到了热门的财务管理专业。转专业之后,唐娟发现自己此前对财务管理专业并不了解,对所学内容也并没有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娟的学习生活状态一下子陷入低谷。转专业的第一个学期,唐娟几乎挂掉了每一门课课程,一学期就欠了30多个学分,几乎走到了退学的边缘。在发现唐娟的这种状态后,作为班主任的张劲松立刻积极干预:一方面,每周张劲松都要抽出时间陪唐娟散步,在散步过程中和唐娟谈心,了解唐娟内心想法,积极开导,鼓励唐娟从容面对暂时的困难,从精神上为唐娟树立信心。另一方面,从抓专业入手,张劲松亲自为唐娟进行专业课程辅导,从学习思维、学习方法上对唐娟进行了全方位的塑造。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唐娟很快就从谷底走出,补齐了所欠学分顺利毕业。如今,唐娟已经在成都一所学校任教,谈及张劲松老师,她无比激动“真的特别特别感谢张老师!那时候的我到了新专业状态非常不好,完全是跌入深渊万念俱灰的感觉,如果没有张老师,我甚至不知道还有没有后面的人生!”
扎根基层,造福社会
在课堂之外,张劲松长期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战略,它与三农紧密相关,而三农问题就是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人的问题。所以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了,产业就发展起来了,农村自然就建设起来了。”2022年,张劲松担任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孵化导师,寒暑假期间,张劲松通常都在农业一线“把脉问诊”,开展“头雁”学员培训回访指导工作。他和专家团队一起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头人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及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用最新的成果和最优的技术持续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发展。通过培训与指导,大量“头雁”学员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格局,弥补各自的短板,各方资源得到利用。通过“头雁”项目,张劲松与很多乡村产业带头人成了好朋友,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为农业农村发展奋发努力的初心和使命。张劲松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强国对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无数乡村产业带头人正在锐意进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技术新技能,作为农业大学的教授,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是我们的责任,这个过程不只是知识和技术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从课堂到田间的联系,增强了我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信心和勇气。
三十年来,张劲松坚持用理想信念立人、用道德情操树人、用扎实学识育人、用仁爱之心化人,在一言一行中做“四有”好老师的优秀践行者。他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把教学、科研、育人与社会服务有机衔接,为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持续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张劲松将继续扎根基层,造福社会,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多的川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