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先锋】我校团队助力带状复合种植大豆亩产再创新高

2024-11-19 08:52:45作者:李雨泽 冷远财 审稿:闫宇薇 张黎骅 来源:农学院 机电学院 点击数:

  

日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成立测产验收专家组,对四川农业大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团队建设的百亩超高产攻关示范片进行了“拉练式”大豆测产验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处长白岩、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赵晋铭、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金诚谦等专家组成员出席,我校师生代表、省内专家代表、种粮大户及农技推广部门在内的100余人参加。

测产验收在眉山市仁寿县棚村村和遂宁市安居区双祠堂村的百亩示范区展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雍太文教授向专家组汇报了示范区建设情况,两地农技推广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承担单位的具体工作进展。随后,专家组深入田间,对示范区内的大豆进行了实地考察。示范区内采用“3行大豆套作2行玉米”的种植模式,种植规范、整齐度好,大豆长势良好。

按照测产验收规范,专家组在示范片内选取10亩以上的代表性地块,进行机械化实收测产。通过采收面积测量、全田籽粒称重、籽粒含水量测定以及去杂处理等一系列标准化操作,最终得出产量数据。专家组组长金诚谦现场宣读测产结果,数据显示仁寿县和安居区两地示范片均打破了当地带状套作大豆高产纪录。

成果又创新高,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组长、农学院杨文钰教授指出:能不能实现稳产高产,还是取决于管护技术落实到位不到位。据悉,在今年水旱灾害频发的不利条件下,仁寿县和安居区的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实现了“逆势上扬”的丰收。依托“三融合”转化体系、“四圈层”推广网络和“五结合”培训模式,团队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完善推广机制,发挥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引领作用。依托“玉米、大豆等作物养分高效利用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大豆重要病虫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在播种、植保、化控及农机等领域协同攻关、形成合力,集成推广机播齐苗壮苗技术、精量化学调控技术、一喷多促技术和减损增效技术,贯穿耕种管收各个环节,为大豆稳产高产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本次测产验收还充分体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间合作和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间协作的成效。使用的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发的大豆专用联合收获机,大幅提高了收获效率,将机收损失率从以往的25%降至5%左右,实现大豆“颗粒归仓”。

此次测产验收充分展示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团队的科研推广成效,彰显了科技创新在应对农业生产逆境的关键作用,为推动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大豆产业振兴树立了标杆。

11月17日,豆类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岗位专家、机电学院吕小荣教授、吴腾飞博士及研究生携带研制优化的大豆联合收获机赴眉山市仁寿县开展实地收获试验示范。

此次试验示范旨在验证新研制的大豆主动送料割台的性能与效果并助力大豆复合种植机械化收获。收获地块位于仁寿县破冲沟,面积为5亩。采用“2+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每个生产单元中种植3行大豆,一个生产单元的宽度为2.4米。该割台装配大豆低位割刀和主动输送装置,能够高效、精准地完成大豆的收割,减少割台铲土和漏割,避免大豆茎秆在割台的堆积与二次切割问题,还可大幅提高大豆复合种植收获的机械化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控制机器前进速度在4公里/时。机收作业按照《大豆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NY/T 738—2020标准,测定割台损失率为3.62%,大豆籽粒含杂率为0.8%,破损率为3.2%。机器表现良好,有效降低了大豆的机收损失率、破损率和含杂率,大豆籽粒收获干净,为大豆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吕小荣教授表示团队将继续致力于豆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启动
    我校新一轮本科
  • 立德树人育栋梁 兴农报国践初心
    立德树人育栋梁
  • 校级领导班子2023年度考核获评优秀
    校级领导班子20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