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教育大会吹响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教育家精神,本网推出【强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专题栏目,报道你我身边爱岗敬业、潜心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的一线教师们,倾听他们默默育人的点滴故事。
座右铭:严师出高徒,勤学显真知,修养成自德,创新塑未来。
个人简介:潘勇浩,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师,现为《数据库原理》课程的主要负责人。曾获“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特等奖”“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本科毕业就业指导优秀老师”“学校信息化工作优秀个人”“四川省ACM比赛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20余项,主持设计与开发了“四川农业大学机考系统”“四川农业大学发票管理系统”等多个软件系统与实用程序;2013以来指导学生参加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四川省ACM程序设计竞赛等各类程序设计类比赛,并获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5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13项、铜奖20项。
活用“调度”治“世”理事,坚守岗位奉献无声
1994年,潘勇浩来到四川农业大学,开启了自己的从教生涯,30年栉风沐雨,坚守岗位。当时,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四川农业大学计算机中心”,几乎承担了全校研究生的科研计算以及本科生的计算机通识教学工作,但教师数量长期不超过10人,潘勇浩就是其中之一。一百多台电脑,七八千学生,白天满课,晚上备课,一刻不得停歇。“教师数量不够怎么办嘛,每个人多做一些就是了,老师得让学生学到东西。”潘勇浩在课堂和实验室之间来来回回、不计回报,默默奉献,甘当计算机学科建设的“高台基石”。
“这份辛劳是为了培养未来一代,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份责任感和成就感成为潘勇浩每天前行的动力,让他更加坚定地选择留在教育事业中,服务社会、造福学子。
信息工程学院师资缺乏的问题存在了很长时间。2014年独立建院以来,乘着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信息工程学院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自2017年起,学院本科生人数连续四年位居全校之最;尤其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办学的申请在历经多次失败后,终于在2000年尘埃落定,次年计算机专业扩招增加至10个班,学生人数又翻了几番。虽然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但学院老师们从来没有为了数量而放弃质量。
“多点儿好啊,这样我们学院更有朝气,生机勃勃。”潘勇浩“白天教室,晚上实验室”的日子在过去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不断重复,但成就感也不时涌现心头,因为他深信学生数量的增加是对学院的一种肯定,是对学院师生一直以来共同努力的一种认可。在这个充满认可的环境中,潘勇浩感到满足且愉悦,因为他知道这是学院走向成功的明证,是所有师生为之奋斗努力的结晶。
1:N与1:1式混合教学,全心只为课堂臻善
因为潘勇浩经常用“pan-sir”这个词做课件的属名和网名,加之他经常帮助老师们解决计算机问题,做事高质高效,行事雷厉风行,慢慢的师生都亲切地称他为“潘sir”,这简单两个字承载的是他过去30年的付出和努力。“这称呼听着好啊,怪亲切的。”潘勇浩爱听他们这样叫自己。
潘勇浩从教30年,课前准备从未落下,课后讨论也从不缺席,30年如一日。作为教代会主席,他十分关心新进教师,时常深入课堂听他们讲课,课后即时交流教学方法,无私地将多年教学经验倾囊相授。“我希望课堂内容能够至臻至善,这样教学质量才能提高。”他认为,课堂是神圣的,老师来课堂就是传道授业,解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指导学生学习,就应该掌握课本上的、行业中的、教学上的各方面知识,这样才可以让课堂生动起来。
网上流行一种说法,有些大学生不逃课也不听课,主打的就是“陪伴”,但在潘勇浩的课堂上总是充溢着求知的渴望和教学相长的切磋琢磨。潘勇浩凭借独特的教学模式,将晦涩难懂的定理、枯燥抽象的概念以翔实全面的数据、鲜活生动的案例、幽默风趣的语言呈现出来。比如,讲到数据库原理中“函数依赖集的等价”这个概念时,他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言概之;讲到数据库表中的主键时,他会告诉同学们,“主键不能为空值,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不要去背教材上的那句话。因为,就像一个人一样,必须得有‘主见’!”“潘老师这种将教学理论转化为日常化语言的授课方式,让我一下就理解清楚了!”一位同学表示。同时,潘勇浩也让同学们将学到的知识通过这种类比的形式内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
潘勇浩不仅展现了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而且课堂管理能力也十分出色。他特别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能在200余人的大课堂上精准地发现上一堂课被抽问的学生这一节课逃课了;他也可以注意到后排的哪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潘勇浩坚持“每一位学生都应得到关怀和尊重”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获取学生听课反馈,并将其实际运用于课堂改进。他总是对学生说:“我希望同学们能大胆质疑我,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讲的不好的地方,要勇敢地提出来,你们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他的课堂上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成果。这种关心学生、注重实效的教学态度使得他的课堂既富有活力,又充满互动性。也因如此,潘勇浩在全校的讲课比赛中脱颖而出,斩获特等奖。
解码教育方法之密,编码自身育人之道
潘勇浩总是将自己从实践中切身体会到的一些道理传授给学生,鼓励同学们抱团取暖。“学校时常有关于学霸宿舍的报道,这些案例中所呈现的道理是深具启发性的。”潘勇浩在少年时代非常喜欢和同窗好友进行学术上的讨论,“在我向他们解释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对学科知识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一种双向互利的正向循环。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进入到这种积极的循环中来。”上课时,潘勇浩也会有意地将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小组任务。
潘勇浩还有一套在学生中流行甚广的“三多”理论,即多看、多想、多实践。“看是看别人怎么做的,想是动脑想自己可以在此基础上作何改善,实践则是去复现这样一个带着自己想法的东西出来。”从初入教育行业至今,潘勇浩经常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创新、总结,最后在课堂上“复现”。潘勇浩靠着这一套理论,融汇百家之所长,开辟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我认为学生来课堂上不是来‘听’课的,是来‘学习交流’的。他们需要从我这儿学到东西,然后融入自己的想法,最后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潘勇浩喜欢在上课时抽问,他希望得到的回答不是书上的标准答案,而是学生经过学习思考得出的属于自己的东西。
潘勇浩也将这套“三多”理论应用于wingstudio工作室同学的培养指导中。2013年,潘勇浩和王曼韬二人,将一众渴望知识的年轻学子聚集一起,筹建起首届wingstudio工作室。在“‘三多’理论里实践是很重要的,没有实践就是纸上谈兵。”潘勇浩深刻地明白学以致用重要性,程序软件开发经验丰富的他,带着工作室同学们积极接揽校内外各种项目,开启了实践之路。至今,wingstudio工作室已开发了校内网站17个。此外,潘勇浩也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大竞赛,为同学们出谋划策、答疑解惑。在他的指导下,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程序设计类奖项40余项,其中,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5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13项、铜奖20项。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还应该洞悉自己所教的这个专业、行业。”潘勇浩认为应该早一些给学生把航定向。因此,他除了教授堂课内容外,还注重将思政教育、生涯规划融入到课堂之中。在鸿蒙系统上市前,潘勇浩就鼓励同学们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势,用发展地眼光为鸿蒙系统开发助一把力,既贡献了国家,也成就了自己。他带领的一批批学生,有的成为了国内顶级IT企业测试部的高管,有的就职于百度、阿里、腾讯等顶尖IT企业,有的成为游戏公司的高级技术专家,有的创立了市值数千万的软件公司。
潘勇浩习惯性地将行业风云变迁、蓬勃发展的一系列事情穿插在课堂中讲述给学生,毕业后,遍布全国各地的同学们也习惯性地将自己所在行业的现状和走向告诉他。“潘老师,今年我们这边儿不景气,不建议师弟师妹来。”这已经成了一种传承,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潘勇浩的教学之道如同高挂的明月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育人之本如同悠远的星辰点亮他们心灵的宇宙。三十载坚守初心,云开见月明。未来,潘勇浩将照亮更多的知识之路,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让教育的光芒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