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近年来,食品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三大战略为出发点,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重要着力点,在学科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
学科平台建设上“新”台阶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下达2023年度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成功增列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四川省首个获得该领域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这不仅标志着我校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也意味着四川省在食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迈上新的台阶,为推动地方食品产业发展和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我校成功获批食品与营养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食品学院在平台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22年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设立“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雅安中心”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此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3年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成为我校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师资队伍建设育“新”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5年,学院先后从法国农科院、丹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院校引进青年才俊14人;秦文、刘书亮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刘书香、颜静、李琴、李冉、惠腾、胡凯弟、陈明睿等7位教师入选“天府峨眉计划”等人才项目。2024年9月,斯坦福大学更新发布了2024年版本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学院秦文、张清、陈洪、刘韫滔、刘耀文、林德荣等6位教师榜上有名。师资队伍的优化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科学研究出“新”成果
近年来,食品学院通过组织开展新“食”代青年学者论坛、新“食”代专家学术大讲堂等活动,拓宽师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灵感,学院教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博士后基金等多类项目取得新突破,2024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创学院历史新高。围绕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功能因子开发、食品加工与安全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5年,食品学院在《Advanced Science》《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同时,学院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代表性科研成果“生鲜蔬菜绿色保鲜技术创新与应用”“基于3F萃取藤椒油标准化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食用菌功能成分定向挖掘及其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先后斩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人才培养质量创“新”高度
食品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出台了《关于食品学科“六个一”工程建设行动方案》,以“培根铸魂、文化育人、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品牌育人”等六大工程为抓手,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食品行业大赛获得各级奖励150余项,本科生升学率保持在3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100%,彰显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
展望未来,食品学院将继续秉承“奉献、协作、开拓、创新”的食品人精神,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食品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食品专业高素质人才和服务国家经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