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学院耕地质量保护利用研究团队揭示氮素城乡协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理

2024-01-16 10:04:01作者:邓欧平 审稿:张宏霞 来源:资源学院 点击数:

  

近日,资源学院高雪松领衔的耕地质量保护利用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17.7)上以“Managing urban development could halve nitrogen pollution in China”(中国城乡协同管理能减少一半的氮污染)为题发表了研究性文章。团队邓欧平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二单位,浙江大学、英国生态与水文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参与了该研究。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一半直接涉及氮素管理,包括零饥饿(可SDG2)、清洁水(SDG6)、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SDG12)以及气候行动(SDG14)等。氮的来源和形态复杂多样,而不同管理措施之间存在权衡效益,使得氮素的系统管理变得十分困难。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实现不同来源和形态的氮素协同减排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论文基于中国人地变化的空间预测模型和多个大尺度氮素循环管理模型(包括CHANS、WRF-Chem和WNF模型等)模拟,揭示了城乡协同管理对多来源、多形态氮污染的影响机制。在中国城市化进城中,伴随人口迁移增加城市污染处理设施,增加农村人均耕地推动适度规模化耕作,以地定养发展种养结合,有望全面减少农村非点源污染(-53%)和氨态氮排放(-44%)。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投入大约610亿美元用于城市废物处理、农村土地整治和牲畜迁移等措施。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率提高和环境质量改善所带来的总效益达2450亿美元。论文刻画了中国氮污染减半的具体措施和成本效益,为中国城乡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氮素城乡协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理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4685-y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