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赵睿羿,共青团员,动物医学院动检202002班本科生,现任小班宣传委员。曾获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干、优秀团员、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技能大赛“优秀志愿者”、四川省普通高校2024届优秀毕业生等20余项表彰荣誉。现已推免至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攻读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

兴趣为指,目标为引,当被问到当初为何会选择动植物检疫专业时,李赵睿羿坚定地说道:“我很喜欢小动物,也希望以后可以到海关或者检疫中心工作。”少年眼中有光、心中有梦,在大学几年的学习和成长历程中,他对专业的认识逐渐深入,埋于心中的初心却始终不变,等待着时机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面对复杂不定的求学之路,李赵睿羿并没有把保研作为自己前进的唯一目标和压底稻草,而是留有余地,将剩下的时间用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多方面发展自己。“我的性格偏内向,但是做事比较稳重。”“实”和“稳”贯穿于李赵睿羿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他成长的核心因素。
李赵睿羿讲到,最开始自己的成绩并不理想,学习也没有动力,但是英语六级考试成绩极大地鼓励了自己,后期课堂学习时会紧跟老师节奏,及时温习功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努力不会辜负有心人,他的成绩逐渐向保研线靠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担任班委的过程中,李赵睿羿更加负责。每一项紧急任务都是小苗生长不可或缺的雨露,这也让他更加懂得“在其位,谋其职”的道理。除此之外,他还加入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团队,深入基层、走访农户、考察问题、分发兽药,工作环境虽然艰苦,但是收获却十分甜。
从“偶然”到“必然”
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便一发不可收拾,就科研而言,最初如何接触到科研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续的发展之路,但是和周围许多人以“有趣”和“枯燥”为核心关键词的科研之路有所不同的是,李赵睿羿的科研之路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他坦言,大三时自己“跟风”加入了科研兴趣小组,起初并没有太多期望,让自己意外的是,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学会了许多实验技能。“有些内容课本上是教了的,但是如果是自己去操作,很大可能会存在一头雾水的情况。”理论和实际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通过后期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差距就会逐渐缩小,达到理论和实际互补的良好平衡状态。
所有的结果仿佛都有迹可循,机缘巧合搭建起科研的大厦。正是因为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李赵睿羿对寄生虫研究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李赵睿羿表示:“谢跃老师在寄生虫领域的研究很透彻,而且他对每个学生都非常关心,在科研兴趣小组实验阶段给了我很多建议和指导,让我收获了很多的成长也让我觉得谢老师是一个会给人温暖和鼓舞的老师。相比于那些排名靠前的学校,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和喜欢的研究方向更重要。”因此,李赵睿羿选择留在川农,选择谢跃教授为自己的研究生导师,继续在寄生虫方向深耕。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人生的选择有很多,但奋斗的终点只有一个,李赵睿羿始终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向。前路漫漫,而他始终都是那个行稳致远的进取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