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应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园艺学院茶学系邀请,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陈亮研究员为园艺师生做了题为“茶树重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解析”的学术报告。茶学系师生参加报告会。
报告中,陈亮研究员围绕茶树重要品质成分儿茶素、氨基酸以及嘌呤生物碱等内容展开,详细介绍了近20年来带领研究团队成功构建多个人工杂交群体,并从中挖掘出与儿茶素、氨基酸、苦茶碱、咖啡碱以及萜烯类香气化合物相关的优异基因,并进行了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同时应用于分子育种,再利用收集和创制的优异种质,选育茶树品种13个,获植物品种权证书20多个。他指出收集和创制丰富的种质资源是茶树进行遗传研究和育种的关键,应瞄准产业需求和技术瓶颈,来提升茶树种质资源的科研创新能力。
会上,陈亮研究员与茶学系师生就如何建立更有科研价值的茶树人工群体和自然群体,更精准进行基因定位和分子育种的应用等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享进行茶树优质资源创制和团队管理的经验,鼓励大家充分发挥川茶种质资源创制和研究方面的优势,立足当下,脚踏实地,以提高科研产出和更好服务于茶产业。
陈亮研究员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杭州)常务副主任、国家茶树改良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及其标准制订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高技术发展(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国际标准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项等成果。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重点资助人员、江西省“双干计划”,先后获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个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三次获韩国农村振兴厅“荣誉科学家和顾问”称号。
兼任Horticulture Research副主编,Beverage Plant Research执行主编,Agriculture和 Turk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