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支高素质农民省外研学队伍的顺利返程,我校承训的四川省2023年高素质农民省级调训工作进入尾声。来自省内20个市州84个区县的300余名高素质农民通过半个多月的培训学习,在整体素质素养、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经综合考评,黄华飞、邹永芳、胡立、叶梅等34名学员获评优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我校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人才需求,融合“专家讲坛、云上教学、实践演练、省外观摩”等多种教学形式,将本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扎实落地,以助新时代“天府粮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再进一程。

聚焦重点领域,开设强实用、重适用的主题课程
为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夯实稳粮扩油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四川省高农民素质素养,今年10月-11月,我校按照学员产业类别及实际需求,先后开设4个主题培训班。其中:农业经理人省级调训分设“粮经(粮果蔬药茶)复合生产提升”与“智慧农业(种养循环立体农业)技术更新”班;农业产业领军人才省级调训分设“天府粮仓粮油品牌战略与营销策划研修”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助推粮油产业振兴”班。课程设置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生物技术、智能农机装备、数字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强调前沿性、适用性与实用性。

培训结合省内“理论+实践”课程与省外产业基地观摩教学,强化田间地头的实践实训。选定浙江、山东、陕西作为省外研学点,用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及农业企业,拓宽高素质农民的产业发展思路。使其“向外求新、向内求变”,真正地“走出去”接触业内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及新理念,拓宽本地农业产业发展路径,通过农产品品种更迭、种植技术创新、品牌的打造和提升、产业化运作的实施,加快推进四川省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访蔬菜大省,学取山东科学育种种植先进经验
在学校组织下,农业经理人“粮经”班与农业领军人才“玉米大豆”班的学员们先后前往“蔬菜大省”山东,观摩当地各大农业科技公司、冬暖式蔬菜大棚及各大果蔬基地,一边学习山东农业人从“看天种菜”到“知天而作”的先进大棚化种植技术,一边积累“育好种,种好粮”的先进经验。

赴鱼米之乡,领略浙江智慧农业数字乡村魅力
乡村全面振兴,数智化改革是牵引力,更是加速剂。在桐乡市华腾猪舍里庄园与青莲食品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班的学员们通过现场交流深入探索农牧融合、牧旅融合、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在浙江“长兴牧源、天下牧业(湖州)、湖羊光伏基地”等点位,学员们近距离观摩“智能环控、视频监控、精细饲喂、繁育管理、移动APP”等智慧化体系,学习数字乡村建设的“浙江经验”。

踏三秦沃土,探寻陕西品牌农业建设发展路径
品质、品牌和产业链,是拉动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近年来,陕西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契机,遴选出78个“陕西好粮油”产品名录。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产品特质深入人心。在这里,学员接触到了“品牌宣传、质量标准、产品遴选、产业联盟、销售网络”一体化的品牌建设体系,探寻如何发挥“品牌战略”的加乘效应与溢出效应,为“天府粮仓”打响更多“川字号”特色品牌。
在2023年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我校围绕国家粮食生产“两稳两扩两提”的重点目标,清晰分解培育任务,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推动培育工作扎实落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