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学校研究生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论文大赛”决赛于成都校区举行。
本次大赛开始于5月30日,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题,面向校内全体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旨在提高、加强同学们学术论文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分为初赛、专家匿名评审并确定决赛名单、决赛现场答辩三个环节。
大赛共有41名同学参加,参赛学术论文多关注新时代下的学术热点问题,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伦理精神考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架构与路径选择、基层治理、生态文明建设、资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等为写作主题。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各位专家的匿名评审,最终,共有11篇学术论文入选决赛答辩。
决赛环节,由学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锦秀以及多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担任评委。现场,选手们以报告的形式对参赛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论文架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等方面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评委们根据研究内容的新颖性、论证逻辑严谨性以及参赛选手的现场展示情况进行综合打分。同时,评委们通过点评,对参赛者给予肯定的同时,强调了论文题目、论文逻辑框架、格式规范等要素对于学术论文写作以及论文投稿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论文质量上努力,也要在细节处继续下功夫。

经过综合评判,最终陈琳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伦理精神考察》、张璐的《网络育人视域下短视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获一等奖;王苓的《动能再生:“一肩挑”背景下村干部压力困境的生成与破解——基于川西南J村的深度调查》、朱嘉俐的《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金计算规则重构问题研究》获二等奖;赵双群的《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架构与路径选择》、罗以恒的《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成就及经验研究》、曹雨茹的《网络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逻辑进路》获三等奖。

杨锦秀对此次大赛进行了总结,她希望通过本次比赛能带动同学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论文写作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也鼓励研究生们在今后的论文写作和竞赛中以更严肃的态度对待学术,进行更规范地展示,通过不断观摩、实践与思考,切实提高论文写作能力、表述能力、综合归纳能力。